【#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播稿 新闻两则》,欢迎阅读!
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稿 17.12.26
新闻两则
背景音乐:《Apollo Tribe - Lunar Eclipse》
(男)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校园之声,我是吴学苇。
(女)大家好,我是李建敏。今天我们跟大家聊聊一个了不起的狱警。
(男)在一个月前播出的《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中,有一位名叫姚刚的狱警,他能在仅仅观察影子20秒后,迅速找出影子的主人,且一次性全部命中。他的“辨影识人”技能令所有在场人员为之震惊。
(女)30位体型身高近乎一致、衣着妆发统一、受过专业训练的模特,由四位评委现场随机编号,按顺序依次从投影幕布后走过。而姚刚必须在只有一次机会的前提下,对模特在黑白幕布上的投影进行观察和记忆,找出评委随机挑选的四位目标人物。
(男)挑战开始后,模特在幕布后匆匆走过。当模特再次登台时,她们都改变了装束,换上了用来遮挡更多关键体态信息的长裙,挑战难度再次升级。但尽管如此,姚刚还是用最短的时间一次性从30名模特中精准地找出了四位目标人物。
(女)当他宣布“主持人,模特挑选完毕”的时候,全场观众包括主持人和四位嘉宾都惊呆了。因为姚刚在挑选过程中并没有反复替换、排除,而是一次完成,这在《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是首次出现。
(男)在短时间内记住30位装发统一的模特的脸,对平常人来说都很困难,更别说只观察她们走路姿势的剪影来识别。在这一项挑战中,姚刚面临的难点并不少:
(女)模特用同一种姿势走过幕布,且只走一遍,不仅考验姚刚观察力,还考验记忆力;幕布是黑白条的,黑色部分可能干扰姚刚的信息采集,只有白色部分是有效信息;姚刚多数时间观察的都是男犯,形色各异,但这30名模特体征几乎一致;姚刚必须一次性将四位目标人物全部找出。
(男)对于观察记忆,姚刚有个有趣的办法,那就是:编故事。“以1号模特为例,她走路甩手的姿态和自己表妹相似,又将数字1想象成一棵大树。”在姚刚脑海里,1号模特就被存储为“大树下的表妹”。
(女)他说:“将模特最有特点的细节同平时熟悉的人和事联系,再将模特的号牌变成一个场景,人加场景再转化成一个故事。这样一来,30个模特都变成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再次辨识就不那么难了。”
音乐:《刘瑞琦 - 歌路》
背景音乐:《Yulia - No Regrets》
(男)姚刚还讲述了一个工作中的故事。有一次民警在巡查时发现,一个人从窗户里面扔出了一个纸团,看到的时候,那人的手已经缩了进去。由于纸团的内容涉及到群体性事件,因此监狱组织了专班进行调查。而姚刚在参与调查中,仅仅通过监控视频里一只手的影子,就锁定了涉及违纪事实的服刑人员,成功地排除安全隐患。这个事件可以说是姚刚“辨影识人”的开端。
(女)“他就是一名普通监狱民警,绝没有特异功能。”湖北沙洋汉津监狱政治处副主任付雪松说,要成为“影子神探”,必须有长期积累和超强观察力。姚刚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训练上,连上街购物都在观察路上的行人。
(男)为“辨影识人”,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值得吗?“当然值得!这是监狱民警的重要岗位技能,只有熟悉了服刑人员才能有效开展教育改造。”姚刚说,刚入职时的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
(女)开饭时间,看到几名服刑人员不好好排队,他便善意提醒,可服刑人员并不理会。这时,一位老警察远远看到,直接叫出服刑人员姓名,“某某,排队打饭。”队伍很快排整齐了,这让姚刚深受震动。
(男)省监狱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监狱系统安装了掌纹比对等高科技防控系统,但部分民警“心防”有所松懈,有些连服刑人员的名字都叫不上来。2011年,汉津监狱在全国首创监狱警察“三辨一识”岗位练兵,随后推广到全省。
(女)“三辨”指听声辨人、见影辨人、看字辨人,“一识”即科学识人,通过个体关键信息分析罪犯。由此,一大批监狱民警炼就了“千里眼”“顺风耳”“读心术”的新本领。
音乐:《苏打绿 - 日光》
背景音乐:《Said The Sky - Listen》
- 1 -
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稿 17.12.26
(男)英媒称,近日,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有关台湾臭豆腐的文章引起热议,中国大陆网民说臭豆腐是“中国美食”不是“台湾美食”。那么,到底臭豆腐在台湾有着什么样的过去?为何臭豆腐会成为台湾的平民小吃?
(女)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日刊登台湾媒体人威克的文章称,如果问起现在已经年过半百的台湾人,对臭豆腐的记忆和现在的年轻人是相当不一样的。臭豆腐在半个世纪以前的台湾地区是用来养家糊口或者是想家思乡的工具,但是当年在台湾的街头,如果不是嗜食臭豆腐的“逐臭之徒”,臭豆腐摊子对很多人而言是避之唯恐不及。
(男)文章表示,蒋介石退到台湾之后,随其而来的许多部队被解编,许多被解编的军人只好做起不同的饮食小生意,炸臭豆腐也是其中之一,五十年前的台北和如今的新北市,时常可以看到炸臭豆腐的摊子,不过当时的臭豆腐和现在的有点不一样。
(女)那时台湾的炸臭豆腐大多是用“臭豆腐干”制作,也就是一块大约三寸见方、约半寸厚的半压制、水分较少的豆腐块,下锅油炸炸熟之后再剪开成为易于入口大小的小块,加上蒜蓉和酱油调味,而江浙馆子也有毛豆蒸臭豆腐供老饕解馋,舒缓思乡之情。
(男)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臭豆腐也在岛内安家落户,成了平民小吃,街边出售的炸臭豆腐改用一般豆腐制作的臭豆腐,另外也搭配略微酸甜口味的泡菜,甚至台湾南部和北部的炸臭豆腐也有不同的吃法。
(女)而除了炸臭豆腐、蒸臭豆腐之外,台湾也发展出了麻辣火锅与臭豆腐结合的麻辣臭豆腐、像小火锅一般的臭臭锅等不同风味和样式的臭豆腐料理,台湾各地都可以看到臭豆腐的踪迹,“逐臭之徒”也比五十年前多了许多。
音乐:《Carly Rae Jepsen - Almost Said It》
背景音乐:《Cocoon - Chupee》
(男)臭豆腐生意开业成本比较低也是造成流行的原因之一,通常在台湾卖炸臭豆腐的店家,就只卖炸臭豆腐,不会卖其它的油炸食品,因为油锅炸过臭豆腐之后,再炸其它食物就会沾染臭豆腐的味道,所以备品单纯,而器材就是一口油锅和炉台,入门的门槛并不算高。
(女)很多所谓外省料理,不论是菜肴或者是像臭豆腐这类小吃,到了岛内就入乡随俗、调整口味,有些在大陆视为正宗传统的美味,在台湾不一定可以红得起来,例如发酵到长了好像长毛一样菌丝的臭豆腐,或者浸泡成深黑色的臭豆腐,这些在台湾就看不到。
(男)吃的东西在台湾很少会成为政治的象征,反而会比较注重口味适不适合、自己认为好不好吃、服务态度等主观感受,例如大陆知名的火锅连锁品牌到台北开店,相当受到台湾食客的欢迎,但是之前的知名烤鸭、鱼头料理到台湾开店却是铩羽而归。
(女)大陆的台湾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口味的改变也很快速,例如来自澳门的葡式蛋挞曾经风行一阵,随后很快没落;相比之下,臭豆腐在台湾不但算是长寿、市场扎根稳固,而且还继续发扬光大,臭豆腐如今在台湾小吃的地位和蚵仔面线等源自台湾本地的小吃可以说是并驾齐驱。
(男)大陆到台湾的游客或许会觉得很多源自大陆食物到了台湾之后“味道变了”,不过台湾人大概也不会认为台湾的版本才是正宗的味道。
(女)在台湾有不少挂着“温州大馄饨”招牌的店家,但是样子和大陆的温州大馄饨天差地远,两岸三通之后就曾经成了话题,有来自广西的女子嫁到台湾,在台北开了一家专卖“螺蛳粉”的小店,听说最初有食客乍听之下以为是“螺丝粉”,误会是用外形像五金螺丝一般的面条制作的汤面。
(男)源自于大陆的菜肴和小吃甚至零食在台湾并不少见,水饺、葱油饼、锅贴、沙琪玛、麻花等食品早已进入台湾人的生活中,并不会因为是源自大陆而有所排斥,反而现在有许多历史学者、乡土文史工作者正在努力搜集和保存一些食物的做法和历史,因为那些表面其貌不扬的食品之所以流入台湾而且生根,背后有着很多颠沛流离、困苦辛酸历程的故事。
(女)好了,本期的广播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男)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O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