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三伏天的由来和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有关三伏天的由来和习俗作文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假如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快了。
“伏”,乃是藏阴气于酷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夫喜,小暑防洪别遗忘”。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讨论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头,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肯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由于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
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人们在三伏天适合吃面,北方有句俗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讲的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们应当吃什么。这里的伏日吃面的习俗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头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雪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简单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心情烦躁、焦虑、易感动、失眠等,这些病症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俗话说九天一九,十天一伏。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由于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O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