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与特征探析

2023-12-26 00: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与特征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大学英语,课堂,本质,特征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与特征探析

作者:徐坤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8



徐坤银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由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存在种种失衡因素,人们转而追求一种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生态课堂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生命发展,这种发展既包括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共生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等特征。探析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与特征,有利于构建符合学生生命发展的大学英语态课堂,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3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轻工大学科研项目《外语学习生态环境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y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坤银(1966-),男(土家族),湖北五峰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二语习得。

一、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定义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由于费时低效而广受人们的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生态存在种种失衡因素。这些失衡因素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应试教学目标与生命全面发展失衡、教与学的失衡和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失衡这四个方面(刘森林,2008),因此人们转而追求一种高效的、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生态课堂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Waller1932年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此后,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什么是生态课堂?目前仍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定论。例如,高峰2004)认为,所谓的“生态课堂”就是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周士勤(2007)认为,生态课堂就是一种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杜亚丽(2009)则认为,生态课堂是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考察课堂教学,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上述定义分别代表了当前关于生态课堂比较流行的几种观点,即环境说、形态说和综合说。本研究认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与生态课堂的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成长,因此,我们将大英语生态课堂定义为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依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各种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

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

教育要以人为本,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同样关注人的生命的发展。人的生命发展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个体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保持有探究的好奇心、求知的欲望、增强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以及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朱桂琴、翟秀玲,2014)。学生个体的发展还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个体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其他个体的发展作为某些个体发展的条件,因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因此,学生个体的发展是全体学生发展的前提,而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则是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贯穿着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因此,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就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学生通过生态课堂吸取自身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同时又以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方式反哺生态课堂,为他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大学英语生态课堂这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学生个体的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关注的永恒主题。

三、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特征

生态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因子构成的一个小生境。在这个小生境中,作为生态主体的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作为生态主体的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生态主体(师生、生生)之间、生态主体和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大英语课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生态整体,共同完成大学英语教书育人的生态功能。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大学英语课堂看作为一个小生境,关注生态课堂的每一个因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因子的生态位,减少限制因子的数量,降低限制因子的负作用,使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生态学的整体观,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中的任何一个因子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继而打破课堂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课堂的有序发展。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语言除了有工具性方面的要求以外,尤其关注语言的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理应与时俱进,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人文信息,满足学生人文发展的要求。如果仍然停留在语言的工具性层面,势必妨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大学英语教学教书育人的生态功能。

2.多样性。所谓多样性,首先是指生态课堂因子的多样性,这些因子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其次是指每个因子本身特征的多样性,例如,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年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多样性既是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是各个因子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这些因子的内在规定性,不以强制的外在力量去约束学生,而是从学生生命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生态课堂上绽放异彩。

3.共生性。所谓共生性,是指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生长。作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其共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互利共生关系,即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积极的,能够促进彼此的生长,例如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二是偏利共生关系,即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是对其中的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没有任何影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最容易滋生偏利共生关系。三是无关共生关系,即生态主体之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于彼此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由于互利共生关系能够有效降低生态课堂的内耗,提高教学效率,因而倍受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青睐。

4.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生态课堂及其因子不是封闭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位。首先,外语教学需要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强化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关联,注重课堂教学与外界社会的互动(孙树芳,2009)。其次,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子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味地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功能,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功能,致使大学英语教学裹足不前。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对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在强调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说,生态课堂的开放性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5.动态平衡性。所谓动态平衡性,是指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沿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轨迹发展。动态平衡性是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根据生态课堂的动态平衡性,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平衡只是暂时的,随着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此消彼长,生态课堂原有的平衡必然被打破,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需要建立新的平衡。比如,当学生的语言输入达到一定的量以后就产生了语言输出的要求,那么教学活动也应该顺应这一要求。换句话说,语言输入阶段的平衡被打破了,就需要在语言输出阶段建立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学生生命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生态课堂的本质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而学生生命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以学生生命的成长为出发点,积极协调生态课堂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种互利共生的教学环境。生态课堂不再是一种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各个因子的生态位,使生态课堂这一小生境的教书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K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