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地球的故事》

2023-01-21 08:0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地球的故事》》,欢迎阅读!
上册,单元,地球,年级,小学


第四单元 地球与月球

第一课 地球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科学探究

搜集、阅读有关地球形状的资料,作出假设,分析推理并进行模拟实验,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简约的认识过程。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科技史,尊重前人的努力。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了解航海技术、航天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泥、火柴梗、篮球、地球仪、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读诗歌。

平坦大地无尽头,只因自身是圆球;茫茫大海分布广,大河奔腾小溪流。 2)谈话引入: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然而,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地球的故事》

(二)新课学习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猜想与假设






1)课件展示:教材P38页上方图。

2)交流:根据图片说一说,古人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3小结: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4)课件展示: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港,大胆猜测: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大圆球。

2. 模拟进港的帆船

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的形状。 2)实验材料:橡皮泥、篮球、火柴梗 3)实验步骤:

a.用橡皮泥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船桅。 b.用篮球当作地球。

c.让“船”在“地球”上“航行”

4)实验观察并记录:将帆船进出港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实验思考并讨论:

a.观察“船”进出“港”时,有没有古希腊人一样的发现?

b.把“船”放在平面上“航行”,能看到相同的现象吗? C.想一想,古希腊人为什么假设大地是球形的? 6)班级交流。 3. 亚里士多德的推测

1资料阅读:公元前 350 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作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2)自由发言:亚里士多德是从什么角度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4. 人类对地球形状不断地求证 1)阅读:教材P40页的材料。

2)交流分享:读完上面的史实,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交流。 5. 在太空中看地球

1)课件展示: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的照片“蓝色弹珠”

2)想一想:这张“蓝色弹珠”的图片,蓝色的部分代表了什么呢?为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H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