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与培养》,欢迎阅读!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的过程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也叫回忆)。例如,当我们看过一幅画,过几天画面景物还能清晰地呈现于脑际,这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看了这幅画就是识记;把画印留在脑子里就是保持;过了一段时间,当重新看见这幅画时,感到很熟悉,知道是自己见到过的,这就是再认;如果虽然没有再看到这幅画,但画面仍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再现,也就完成了记忆的全过 程,对这幅画也就记住了。
良好的记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识记的敏捷性(记得快)、保持的牢固性(保持的时间长)、再现的正确性(对于识记的材料,再现时没有歪曲、遗漏等)、记忆的准备性(即当需要时能迅速地从记忆的宝库中找出有关的知识、经验材料)。
儿童是靠记忆把过去感知过的事情作为经验保存在头脑中的。如果没有记忆,脑子里没有感知的材料,也就无法进行思维和想象。可见良好的记忆是保证儿童完成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一、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一)无意识记仍占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增强。
事先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记忆叫作有意识记;事先没有一定目的、要求,也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小学低年级儿童,识记的目的性、有意性差,还不善于掌握自己的记忆活动,该记的东西往往不能适时记住,当回忆的时候,又不能适时地重现出来。一般对感兴趣的东西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不容易记住。例如看电影,对打仗的情节就记得清,而其它事件和人物就记不住。中、高年级儿童,由于学习目的逐渐明确,有意识记也日益增强。他们能主动记一些比较抽象的、难记的东西,还能主动检查识记效果。
(二)具体形象识记占主导,词的抽象识记逐步发展。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最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直观的材料,学习识字或算术时,运用挂图或卡片效果较好,因为这样便于他们记忆。中年级的儿童,对单字和阅读内容的识记能力有显著提高。到了高年级,由于必须记忆的概念、原理、法则
等几乎全是用抽象的词表达的,因而儿童抽象识记的能力也迅速发展,不过,仍然需要具体形象材料的配合。如地理知识,结合地图或挂图讲解,容易理解并记住。
(三)机械识记占主导,意义识记日益起主要作用。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的叫意义识记;在不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只是采取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的叫机械识记。据统计材料表明,在二年级学生的记忆中,机械识记占72%,意义识记占28%,低年级儿童仍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与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儿童的意义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就以复
述课文来看,低年级儿童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模仿老师谈话的方式复述; 中年级儿童已能加入部分自己的语言;高年级儿童则能根据课文大意进行复述。可以看出,理解得越透,越能记得牢, 理解记忆较机械记忆效果好。
二、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无意识记,提高有意识记的能力。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从效果看差别不大,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无意记忆,让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图书,或者在谈话中经常用一些新颖恰当的词语,穿插一些有意义的趣闻、娓娓动听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或者让孩子帮助算算日常生活费用;和孩子饶有兴趣地共同讨论课本中的问题以及带他们去参观、旅游等等,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无意识记增长知识,丰富经验。
当然,光靠无章识记不能保证小学儿童获得系统的知识,所以,家长还必须着重培养儿童的有意识记能力。例如,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配合老师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任务,帮助他分清哪些是必须记忆的内容,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去记住一些公式、定理、法则、课文主要内容及历史年代等。
(二)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应以意义识记为主。
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东西比不理解的东西记得迅速、牢固、持久,回忆起来也容易。意义识记所以比机械识记有效,主要是因为它能依靠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把记忆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识记材料在大脑皮质上就不是单个的、孤立的联系,而是与过去已形成的神经联系挂上了钩。但是,意义识记必须有机械识记的帮助,才能保证识记的精确。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识记
内容的逻辑联系,例如,背诵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不妨让孩子先讲一讲每一段的意思,各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逐句逐段背诵,记忆效果较好。像算术中的"九九表"、定理和公式等,都最好弄通他们的来龙去脉,例如"九九表",是根据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的原理而来的,再要求他们熟记。背诵。
(三)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根据研究材料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在识记后遗忘就开始了,而且最初遗忘的进程特别快,短时间内遗忘的部分较多;以后,遗忘的速度就慢了,遗忘部分也少了。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及时复习当天所学功课,"趁热打铁",巩固已学的知识。如果等到已经遗忘了再来复习,那就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复习时要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一般复习时间适当分散比集中使用效果好,例如三个小时的复习内容,可以每天复习一小时,连续复习三天,这样比一天连续复习三小时为好。复习时,同时识记两种内容,容易混淆,容易相互干扰,最好复习完一门课后稍加休息,再复习另一门课。特别是性质相近的材料,不要同时复习。此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复习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疲劳的干扰。
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例如背诵,可以教给孩子分段背诵与全文背诵结合起来;或者采取阅读与试背结合的方法阅读一定遍数后,即可试背,试背中可以发现难点,然后再集中精力识记难点,这样比一直阅读记忆效果好。还可以让孩子采用"过电影"的方法,把学过的生字或公式等,每天早晚在脑子里回忆一下,也有助于记忆。有些知识采用归类的方法进行复习,不但便于记忆,而且可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儿童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