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欢迎阅读!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何百清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 针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出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对4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施多种护理方式相结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根据产妇抑郁的病因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护理,有效控制住抑郁情绪,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的目的。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和情感性疾病。多发生在产后一个月至一年内。妇女产后容易产生压力,情感比较脆弱,对自己身份的转变还不太适应,产褥期身体和心理上都要经历很大变化,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近年来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此病不仅给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也构成很大威胁,同时给患者家庭、婚姻乃至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本文对临床护理产后抑郁症的体会做了相应论述,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观察的较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患者42例,年龄25-40岁,平均29.4岁。患者孕周35-40周,所有对象均排除智力障碍、脑部疾病、内分泌或其他神经疾病,其中轻度抑郁患者25例,主要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易哭、焦虑、易怒、自觉孤独、饮食不佳、睡眠不好;中度抑郁患者13例,主要表现为自卑、内疚、烦躁不安、充满敌意或厌恶婴儿;重度抑郁患者4例,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自伤或有自杀倾向,出现严重的精神方面症状。 2 护理方法
对产妇加强全面了解,加强孕产期的健康保健,实施心理护理,指导家属开导患者,关注产妇身心变化,通过心理干预、社会干预、药物干预等多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根据患者的抑郁表现程度,采取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了解抑郁原因,通过体贴的照顾、温柔的语言关怀产妇,主动帮助她们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行为暗示、语言沟通、资料宣教等方法,改变产妇的不良、消极思想和异常行为,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有效控制住抑郁情绪,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的目的。 3 结果
通过多种护理措施相结合的方法,4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都大为缓解,效果让人满意。查明患者抑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缓解产后抑郁症起到重要作用。 4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继发性的疾病,大多是情感障碍,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更好。往往是因为多种内外因综合作用导致的,除了与生物学、心理、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分娩方式、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家庭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
4.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心理功能呈下降趋势,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①患者常感到心情压抑、食欲减退、孤独、沮丧、情感淡漠;②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自暴自弃、自责、自罪,喜欢胡思乱想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家人关系不和谐;③对生活经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悲观绝望、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有自杀、自残、冲动伤人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④创造性思维受损。
4.2 发病原因 导致产后抑郁症的诱因很多,首先是产妇自身的生理原因: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很大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生产后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加速产妇情绪的变化。其次是心理因素:在经历疼痛和紧张的分娩经历后,子宫的收缩变化,生孩子之后加重产妇焦虑、不安的情绪,无形中产生很多思想负担。身份的转换、对未来的担忧,有的甚至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使得生女孩的产妇心理压力增加。还有社会因素:据调查发现,凡是婚姻满意度低,家庭成员间关系淡漠、缺乏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来自丈夫支持的产妇,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有的因为生孩子而失业,有的因为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有的由于同时面临自身康复和照顾孩子的问题,对自己的新角色无法适应,考虑问题较多,情绪复杂,更易发生抑郁。 4.3 产后抑郁的护理
4.3.1 关注产褥期产妇身心变化,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产后1周易出现产后忧郁,产后4-6周则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创造出轻松、温馨的产后修养环境,让产妇保证充足的睡眠,针对产妇产后心理脆弱、依赖性强、易受到周围暗示影响的特点,医护人员细心关怀,尊重产妇,提高喂养信心,减轻产妇心理负担。出院前对产妇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交待产妇和家属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对方法,保证产妇身心健康。
4.3.2 给予心理干预 通过观察产妇的言语、动作和各种情绪反应,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产妇分娩后感情脆弱敏感,护理人员应该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多与产妇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使之产生安全感。提醒产妇保持愉快心情,营造和谐的家庭氛
围。让家庭成员尽可能多的关心和支持产妇,消除产妇的恐惧感,多倾听她的心声,帮助消除内心的烦闷,让其树立信心,消除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避免一些敏感的话题,防止产妇胡思乱想。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让产妇切实的感受到关怀与关爱。
4.3.3 住院和环境护理 家庭关系和社会环境与产后抑郁症也有着密切联系。为产妇营造出良好的休养环境,可是产妇心情舒畅,减少不良情绪。产前健康检查时,就多采用宣传册或录像资料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过程,分娩的相关知识等,指导生产过程要注意的地方和放松技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分娩时产妇的恐惧心理。分娩后,家人尤其是丈夫从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还要多听产妇倾诉,消除苦闷心境,感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让孕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时消除疑虑,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对于中重度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对婴儿无害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还关系着婴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婚姻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需要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和全社会来共同关爱产妇,关注产妇的生理、心理的变化,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达到治疗产后抑郁的目的,并且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妍,张文颖,周玲,王莉.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01).
[2] 梁冬菊.关于产后抑郁的探讨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38-33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D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