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022-10-13 00:29: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欢迎阅读!
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极端,重要性,加强


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摘要】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now suprem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 styl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 style is the request of consolidating our partys power base and power ability, of strengthening our partys progress construction, of laun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yle of party work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ic society and of carrying ou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roundly.



KeywordsConstruction of leaders styleImportance

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1]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和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一项战略任务,必须长抓不懈。我们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包括终身学习发扬民主,讲操守、重品行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我们党事业的发展,党的作风建设被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在今天更显示出它的极端重要性。



11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党的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因而,长期执政的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就必须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一系列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始终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提高执政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取决于领导干部作风。只有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作风,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到正确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健康轨道前进。作风问题也是反映民心的晴雨表,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人民群众中就会威信高,凝聚力强,号召力大,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党才能真正起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作用。反之,就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



12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作为一个有7400万党员的政党,要想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就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用党的作风先进,来保持和发展党的组织先进、思想先进、政治先进。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坚持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保持和发展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必须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必须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充分发挥求真务实的作风,实现党的宗旨。必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党如果不能保持先进性,就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是人民群众判别党是否先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群众往往就是从身边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来认识党的先进性。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执政党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因此,只有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作风,切实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发扬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党群干群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3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外在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和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国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有不少违纪违法行为就是由作风问题引发的。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影响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直接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阻碍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干扰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只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才能有效防止和




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风好,就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自觉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14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提出了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领导干部作风好,才能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善于运用群众工作方法,懂得珍惜群众的积极性,带着感情和亲情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的强大社会量。



15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去工作、去奋斗。领导干部作风好,才能真正做到以事业为重,为党和人民事业干,而不是为自己干,敢闯敢干,敢于碰硬,才能珍惜岗位,抢抓机遇,勇创一流业绩,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总而言之,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同志就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过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以来,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2]“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不坚决反对腐败,必将亡党亡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身体力行地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53

2 《邓小平文选》第2:4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0v.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