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探究》,欢迎阅读!
![费孝通,探究,自觉,思想,文化](/static/wddqxz/img/rand/big_82.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探究
作者:黄晓波,王贻正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9期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要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必须对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的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为此,论述了费孝通“文化自觉”提出的背景、“文化自觉”概念的内涵、“文化自觉”实现的路径以及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当代价值,通过这一论述,我们可以对文化自觉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费孝通;“文化自觉”;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235-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文献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并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作为我们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但是一提到“文化自觉”,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国内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已故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为此笔者力图对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概念的提出
费孝通第一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是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是在这个班上作闭幕发言时费孝通突然冒出来的,可以说这是费孝通的一时灵光闪现,但又不仅仅是一时灵光闪现,而是其长时间思考的必然结果。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这四个字正表达了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人们希望了解为什么世界各地在多种文化接触中会引起人类心态发生变化的迫切要求。人类发展到现在已开始要知道我们各民族的文化是哪里来的?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1]?正是对这些问题的长期思考费孝通才会形成“文化自觉”的概念。
那么费孝通讲的“文化自觉”指的到底是什么呢?费孝通是一位社会学人类学家,它在思考人口较少民族在社会大变动中如何长期生存下去?特别是跨入信息社会后,文化发展和交流都在加剧,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如何将自身文化长期保存下去,他认为人口较少民族只有从文化转型上求生存,要善于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求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费孝通认为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费孝通对“文化自觉”的概念界定是对其长期思考的问题的有效回应。这种文化自觉不是一种“文化回归”,费孝通没有片面的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而一味的固守传统。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及其合理性,但是,这种文化在其变迁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妄自尊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觉。 二、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其他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相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费孝通为实现“文化自觉”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虽然只有简单的十六个字,但是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是各种文明的人,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的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他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比如作为强势的西方文明,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的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为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并且容易造成世界文明的冲突,“9·11”事件可以说是对西方文化妄自尊大的一种警告,但后来美国用“恐怖对恐怖”的做法对付恐怖主义以及现在在中东等地推行的做法还是一种文明霸权。
还有当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导致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这种倾向在中国也存在,它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最后会使自己的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找不到自己文化发展的根,更谈不上民族文化的自觉了。我们党对民族文化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就阐述了民族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2] 这是我们党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科学认识,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了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还有一种就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这种文化心态在历史上存在过,在现在的一些民众中也还有一定的市场。中国从明朝末年开始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落后就要挨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我们对文化发展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用开放的文化心态对待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
在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后,接下来的就是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费孝通认为,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我们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将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巨大变革,这种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一致。在这场变革中,有可能会因为不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更有甚者当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这种文化交流的深度、广度和频度将会越来越加剧。我们只有拥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才能实现文化上的天下大同。这里讲的天下大同指的是世界上各文明之间和平相处、相得益彰和共同繁荣。费孝通认为,大同不是无差别的统一,只强调“同”而不能“和”,那只能是毁灭,而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关系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和确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分析民族关系时提出的一个理想模式,他认为世界文化的理想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关系之间多元一体格局的建立。这就是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或者说整个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自觉。 三、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当代价值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阐释。笔者主要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和进步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释。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启迪,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搞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妄自菲薄,也不能搞“回归主义”,妄自尊大,要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文化胸怀迎接世界上的其他各种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力发展先进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思想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进步也有重要意义。他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树立了一个比较合理可行的理想模式,只要世界各文化之间能和平相处,各种文化以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加强交流与合作,全球范围内“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就一定能确立。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九十心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07-211.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0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