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文化、女性文化与社会文化

2023-11-22 07: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男性文化、女性文化与社会文化》,欢迎阅读!
文化,社会文化,男性,女性


男性文化、女性文化社会文化

【摘要】由于人们感到小学男生有缺少男性阳刚气质的迹象,因而将增加小学男教师的数量作为形塑男生行为的有力措施。小学男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务,还承担了促使男性学生获得性别认知和行为的重任,其自身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阻碍,应通过提高男教师的待遇、调整师范类专业招生的性别比、研究具有性别特性的教材与教法等措施,充分体现尊重性别差异和平等的理念。



【关键词】小学男教师男性文化女性文化社会文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结构合理不应当仅仅体现在教师的年龄构成,不同专业教师的分布和学历等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应当看到以往常常被忽视的因素——性别。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普通小学专任女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为56.36%2009年为57.11%2010年为57.95%[2]当前,男学生所表现的行为有时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男性阳刚气质的期待,而增加小学男教师的数量便成为许多人希望改善小学教师结构的举措。社会学视角分析小学男教师的缺失现象,是由于长时期的社文化影响了男教师这一群体的发展,也可以说是社会建构了小学男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



一、小学教师性别均衡内涵的理念

生理性别指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特征,如染色体、性腺和生理机能等,社会性别则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所做的关于男或女的判断,以及社文化对男女两性的期望或规范[3]人们常常认为具有怎样的生理性别便具有怎样的行为方式,却忽视了行为方式往往是社会环境所形塑的。



1.教师性别对学生性别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形成包括了大量观察和模仿同性模式的过程。[4]小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具有不成熟性与发展的可能性,因而通过观察和模仿易形成一些行为模式。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母亲比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更多,而男孩子从父亲身上所获得的行为学习便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男孩子在学校主要面对女教师,也缺乏同性年长者作为性别行为学习榜样。因此,家长和社会便希望增加男教师以影响小学男生,促使他们具有社会所期望的阳刚、坚毅。



人们认为成年男性对于小学男生性别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建立在成年男性必然表现出具有社会期许的男性的行为的基础上,以此提供模仿的对象便有助于小学男生男性气质的发展。这种观点包括了对于男教师的两种期望,一是希望男学生能够从男教师身上感受到男性气质,并唤醒自身由生理原因所包含的气质;




是希望男学生接触并靠近成年男性学习符合社会规范的男性行为。



2.因性别而产生的教学差异

家长和社会对男教师的期待不仅包括对于他们男性气质的期待,还包括对他们因男性气质而产生的教学行为的期待。不同性别所具有的气质是内隐的,而通过外显的行为可供人们评价是否与社会期望或规范一致。教师在学校主要进行教学行为与学生接触,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不同性别教师的气质。男女两性生理构造的不同,导致二者之间的心理发展也有一定差异,因此性别也成为人们思考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因素。因此,女教师基于女性特质的教学传授知识的方式和评价学生的形式上有利于女学生,而对于顽皮男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则关注不足或有所阻碍。男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便不仅体现为成为男学生的同性榜样,还在于开展具有性别特质的教学学习活动以发挥男学生的潜力。



二、社会文化形塑的小学男教师

1小学男教师的角色期待

角色是指人们对于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单元中具有几个不同的角色。[5]小学男教师在学校承担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在家中则要饰演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以及孩子的好父亲的角色,而其形象需要表现得比较阳刚、坚毅,能够担负责任,值得周围人的信赖。因此,小学需要男教师将男性承担多种角色时表现的一致的刚性气质通过交往传递给男学生,而女教师较多的环境则让人担心男生可能会习得柔弱的女性气质。



小学学习过程便是学生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学校将社会所期待的气质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在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之前,教师也通过就职之前的学习和培训进行重新社会化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社会化不仅包括对于社会角色内容的学习学习理想化的观点和社会认可的规定),而且还包括对于社会角色内容的内在化,社会化的人既可以把社会群体强加的种种限制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也可以把这些限制看成是合乎需要的。[6]



小学男教师所努力的方向是理想化的教师,然而这种偶像一般是抽象化的,不具有性别特征,通常以牺牲、慈爱、无私奉献等特点为主要特征。被人赞颂的理想化的教师更多具有女性特质,而大多时候人们谈到小学教师,首先想到的便是女性,以往赞扬小学教师的歌曲一般也将主人公设定为女性(至少在播放MV时出现的便是女教师)社会需要小学男教师的出现,但以往小学教师却被抽象为具有女性倾向的社会角色。



2.不同性别的职业选择与社会评价的差异

由于教师职业具有稳定性、受尊重性、相对优厚的待遇等特点受到许多女性




的青睐,然而许多男性认为这一职业不具挑战性、需要耐心,并且对于男性可选择的职业而言,教师的经济收入并不是较高的。生理的性别并不是性别的社会工的主要依据,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更主要是社会的产物。[7]女性在教育系统中的人数较多,而且在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层级性,2010年女性专任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占全体专任教师的97.96%,在普通小学中占57.95%,在普通初中49.48%在普通高中47.66%在普通高等学校占46.48%[8]学校的级别越高,女教师相对越少,小学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被认为是女性的职业。这种天然在男女两性选择职业的时候便成为男性不屑进入这一职业的理由,即便进入这一职业,男性教师也更趋向于进入管理层而不会安于作为普通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z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