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孩子应有的阅读态度》,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应有的阅读态度(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人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所以,人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读书也不例外,从表面上看人人都在读书,但实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人与人读书的目的不一样。
现在很多家庭比较崇尚西方教育、西方的哲学,其实西方的哲学跟中国哲学相比,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要引以为豪、要有自信心。曾经有很多家长在平台上留言说:圣贤的经典这么好,要怎么教孩子读书?怎么学?这个很重要,读不进去、或者学错了是很麻烦的。
孩子读书的态度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敬】字,恭敬的敬,把恭敬贯穿在读书的始终。【养正遗规】里面曾讲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意思是:读书的环境一定要整洁,房间不能开着电视,或者在房间堆满乱七八糟的是玩具,这是绝不允许。
孩子读书时,手指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大声的朗诵出来,声音必须响亮,因为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声音响亮;要是糊里糊涂的孩子容易睡着了。声音响亮他就不能昏沉,一个字一个字读得不能错误,精神高度集中,原理就是让孩子把心,六根,眼睛、耳朵、嘴巴、手在这指着、心里在这想着,六根都都摄在每一个字上,这就叫持戒,不要让他弄别的去,他自然就得定。
长时间这样督促孩子,他会变得特别聪明,也开智慧,等到再长大一点,这些经典摆在面前,他能看得一清二楚,别人看不懂的,他也能看懂,人也不糊涂。
从小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以给孩子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
的力量。
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
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孩子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的妙处,不在于所得,而在于所用。书本上的文字更接近于纯粹的理想和真正的得而在。每读一次都能有所知、有所获、并能以此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工作、家庭,能够信任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勇敢负起每一项责任,认真履行每一个承诺。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孩子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哪有时间看书? 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古人云:“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这是读书的目的,孩子的智慧开了,他离圣贤就近了,【读书志在圣贤】不是一个空志、不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z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