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5、巫山饶邦元2》,欢迎阅读!
![巫山,饶邦元](/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2.jpg)
杂章乱语—双修随笔—饶邦元 - 364 -
巫山饶邦元
一
蒲圻饶氏字派是:
可庆鼎盛日,声名振楚邦。有志遵先训,世祚自隆昌。
忠厚原来远,发祥兆平阳。绪衍河南谱,西江祖泽长。进贤称番实,鸿业创介冈。 大宋迁莼邑,兰桂并腾芳。传家惟清白,华国本文章。宇宙推旺族,一经绍书香。 运会逢昭代,儒修道德光。同时多达士,佐治纪循良。
蒲圻饶氏字派使用已数百年之久,后裔分布八省八十六县,有的外迁者由于与蒲圻失去联系,没有谱书,没有文化,字派靠口耳相传,同音不同字者甚多,难免百花齐放错误百出。如有一支抄写的字派为“可庆顶胜日,升明振楚帮,有治增先绪,石之柱龙昌”, 还有:“科庆鼎盛日 晟明振楚邦,友志尊先训,十子坐隆昌”,看后令人啼笑皆非。字派在外迁者心中地位至关重要,因此有的分支将字派刻在墓碑上,让子孙世代铭记。但由于口耳相传的错误,结果是以讹传讹。因此,让外迁后裔知道我们的字派,迫在眉睫,亟待解决。巫山饶邦元对我字派由不知到知之,进而进行大力宣传,在这方面作了非常有益的工作。 “可庆鼎盛日,声名振楚邦。有志遵先训,世祚自隆昌。 运会逢昭代,儒修道德光。同时多达士,佐治纪循良。
忠厚原来远,发祥兆平阳。绪衍河南谱,西江祖泽长。进贤称番实,鸿业创介冈。 大宋迁莼邑,兰桂并腾芳。传家惟清白,华国本文章。宇宙推旺族,一经绍书香。”
上面是饶邦元手抄的蒲圻饶氏字派。注明:“照谱书上抄于茅坝饶有旺处 1993”。这一篇应该是抄自六修谱,六修鲁堂公等人篡改了完白公创作的字派,并将六修新作的20派“运会逢昭代”插于次梅公与完白公所作的字派中间,七修再纠正过来了,将“运会逢昭代”放在最后。因为是照谱抄的,所以没有错别字。
“可庆鼎盛日,声名振楚邦。有志遵先训,世卓自隆昌。
宗派原流远,如川会海长。序察河南谱,计议在巫江。兴发知富贤,鸿基创介岗。 大宗旧纯邑,兰桂并腾芳。传家惟清白,金国本文章。天恩多宠锡,莫业永辉煌。“
这一段抄自墓碑,注明:“抄于上川削〇饶盛贞碑上”。来源于五修谱或四修谱,“宗派原来远”是完白公的原创。但因为没有谱书,当事人又没有文化,口耳相传,错误不少。 “忠厚原来远,发祥兆平阳。绪衍河南谱,西江旧泽长。椒实番进贤,鸿基创介冈。 大宋归莼邑,兰桂并腾芳。”
这一段也是抄自墓碑,注明:“抄于三堰坝祖坟场 日恒公碑上”。这是修改版,来自六修谱。与现行派行有不同,是因为没有谱,口耳相传出现了错误,或本来完白公的原创就是这样的。现在没见过五修谱,只见过手抄本,完白公的原创到底是什么样的,还不敢肯定。 饶邦元剪贴了蒲圻饶氏字派。他没有打印机,只得从报刊杂志上剪贴,从报刊杂志上找到大小基本相同的一百个字,贴在画有格子的纸上,花花绿绿,比手写的整齐漂亮,看得清楚,真是用心良苦!他拿着剪贴的字派,到过湖北、四川的十一个县,四处宣扬蒲圻饶氏家谱文化,后来又将剪贴的字派复印四处散发,2011年来蒲圻后,我给了他《致蒲圻外迁后裔》、《告族人书》、《蒲圻饶氏派语解释》、《蒲圻饶氏简介》等十份有关蒲圻饶氏的资料,他又将这些资料大量复印散发。与蒲圻失去联系的外迁者,有的已不知是从何地迁出,他用字派告诉他们,他们的祖籍地是蒲圻,为他们正本清源;有的没有谱书,字派记忆不清,同音不同字,极为混乱,他为他们拨乱反正。他为蒲圻饶氏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尊祖之心可见一斑,爱族之情昭然若揭! 二
2003年饶邦元三次来蒲圻寻根。他有家谱手抄本,但从上面无法得知祖籍何地,无法溯源,这是老家谱的一个缺陷。家谱的一个功能是使后人知道自己的先祖何人,始祖从何而来,知
创建时间:2011-12-1 17:55:00 - 364 - 本次打印时间:2013-4-12 16:10:00
杂章乱语—双修随笔—饶邦元 - 365 -
根知底;第二个功能是便于后续照谱外出清丁,这就要求详细记载迁入地的地址;第三个功能是便于外迁者照谱寻根,这就要记载何时何因从何地迁出。老谱有第一二个功能,但没有第三个功能,就是说在谱上没有详细记载从何地迁出。邦元公有家谱手抄本,但却不知道从何地迁来,找不到祖籍地。后来在祖坟墓碑上找到了迁出地“湖北省武昌府蒲圻县吉阳乡呈恩里官仁庄”。我知道茶庵岭在解放初期是三泉乡,清朝或民国时是不是吉阳乡就不得而知了。他照这个地址顺利地来到蒲圻,但吉阳乡呈恩里却无人知道,官仁庄只是一个村庄的名称,是小地名,不问到官仁庄附近居住的人或官仁庄的亲戚是问不到的。或者到了茶庵岭也能找到官仁庄,因为官仁庄离茶庵岭一里路,无人不知。他到过张公岭饶楚义家中,饶楚义是九修的主持人之一,八修谱和九修谱都保存在他家中,是饶姓人介绍他去的。按理说九修的负责人应该知道官仁庄,官仁庄是蒲圻饶氏在茶庵岭的主要聚居地,有数百人丁,属于蒲圻饶氏的大庄。但义公却不知道官仁庄,令人费解,其中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十修他又是理事会成员,真是可悲!邦元公在义公家里翻八修谱、九修谱,想找到他先祖,但义公的家谱水平,要想找到相当于徒步登天!他最后问到马口湾楚德处,楚德公根据字音估计“呈恩里”是茶庵岭,他才去茶庵岭顺利找到官仁庄。
元公寻根的艰难历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当年的外迁者没有文化,不会写字,无法正确表述祖籍地的地名,加上方言的原因,造成错误,虽说刻在了墓碑上后人还是很难寻根。二是老家谱的缺陷,没有详细记载何时何因从何地迁出,后人无法照本溯源。第一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改进,就是说我们新编的家谱应该详细记载这方面的信息。邦元公今年第一次来蒲后,我与有能在马口湾讨论这个问题,有能一口咬定没必要如此详细记载,与他无法交流!
主持修谱的人都是居蒲圻本土的人,记载迁至何地是便于清丁,是出于自己的考虑,而不记载从何地迁出,是没有站在外迁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考虑外迁者后代是否能根据家谱顺利找回老家。 三
今年6月12号元公第一次来蒲。虽说他当年留下了电话号码,但时隔七八年早就换号打不通了。后来我通过网络,几经辛苦找到了巫山的饶志念,正好是元公的侄子,再通过志念找到元公的儿子饶涛,才找到元公。11月10号元公再次来蒲,在马口湾谱局住了两天。我因为舅侄女玲玲出嫁要去做客,并且我是媒人不得不到场,所以没时间陪他。不知什么原因他草谱没造好就走了。11月底他第三次来蒲。26号我去马口湾为他作了一天吊线图,计有254名男丁。由于他没收什么丁费,只是他一大家,世系考由他自己造。第二天我们去坟山上看始祖坟,路过玉保爹家约她一同前往。中午回谱局,义爹来了,我与义爹谈了他的情况,并说了我的意见,为他们打上吊线图,及他家的世系考,其他人因他没有搞到详细信息,编成世系考也没什么意思,仅有一个名字,他能交多少丁费算多少,这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义爹立马把他叫来询问丁费收缴情况,并说不交丁费不能上谱,并打电话跟有能说了,有能意见跟义爹的一样,他们在多数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一拍即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谓珠联璧合。元公听他们这样说,发气要走。我拦住他并跟义爹说先不要搞僵了,慢慢商量。后来几经搓商,让他交500元丁费,他一大家人上谱,未收的丁费待他回家后能收多少算多少,作为他的旅差费。今年他来蒲圻三趟花了车费约一千五百元。
原来对一些人热心修谱,只是认为他们是热心家族事务,是尊祖敬宗的表现,后来才慢慢明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沽名钓誉,更为了敛财,九修尝到了甜头,才起劲搞十修。邦元公这人脾气太暴,交流沟通的能力不足。而有的人眼里只有钱,修谱的动机不纯,并不是为了睦族,增强家族凝聚力,是为了捞取好处,当然就把钱放在首位了,他们不分情况,你不交钱他就不让你上谱。
六修外出收过族,七至九修都没有收族,至今已有124年了。从十修的情况来看,收族工作难度太大了,自己寻上门来的都差点儿推出了门,别谈到外面去找了。
创建时间:2011-12-1 17:55:00 - 365 - 本次打印时间:2013-4-12 16:10: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w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