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应注重传授文化知识

2022-10-20 21:06: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英语应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欢迎阅读!
英语,传授,注重,初中,知识
初中英语应注重传授文化知识

江苏海安隆政中学 钱立荣 226613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例一:在我校有位学生在午饭后对一位美国教师这样招呼:Have you eaten lunch, sir? 好,这位教师了解点中国文化,说道:Not yet. And you?

例二:在我们原初中课本(江苏译林版第六册Soccer一课Sample A)上有这样一段话:---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Soccer, though Im not a good player. 很多学生把a good player译成了“一位优秀足球运动员”。

例三: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1、了解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wolf in sheep’s skin思考;同舟共济英语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请看下列两组词语,让我们试着将不同动物与各自的不同习性搭配起来: A B 1Turtle a. wise 2Lamb b. huge 3Lion c. quiet 4Owl d. stubborn 5Mouse e. slow 6Pig f. gentle 7Deer g. sly 8Whale h. brave 9Fox i. swift 10Mule j. greedy 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


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撤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2、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已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都不服。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钱立荣 1390147773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u3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