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周作人和林语堂散文之异同》,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周作人和林语堂散文之异同
作者:刘华民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
摘 要:周作人和林语堂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领军人物。二人的散文创作都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风气。周作人的散文“浮躁凌厉”而不失“平和冲淡”之韵味,林语堂的小品文则充满了闲适幽默之意趣。本文将从宗教信仰、所受影响、文体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二者散文的异同点。
关键词:周作人;林语堂;散文;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01
周作人和林语堂分别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引入了“美文”和“幽默小品文”的概念。二人在散文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绩,无论在创作实践还是理论倡导上,他们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和影响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 宗教信仰方面——周作人:儒而佛 林语堂:儒而道
周作人曾在《两个鬼的文章》中提到过他的中庸思想:“我的学问根柢是儒家的, 后来又加上些佛教的影响, 平常的理想是中庸, 布施度忍辱度的意思也颇喜欢, 但自己所信毕竟是神灭论与疾虚妄的精神合在一起。”儒家的基本思想是仁、义、礼、乐,周作人自小接受诗书经传的教育, 秉承儒家思想的濡染熏陶, 倾重被他奉为儒家精神的仁与中庸。正是儒佛两家仁义相通之处构成了周作人人文观念的基础。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散文大家。林的散文以中国传统散文特征为主体又具有多源合一的特性。同时,他也崇尚“仁”, 说人要有别于兽, 尊崇孔子的“君子”和孟子的“大丈夫”。他从没讲过“疾虚妄”的话, 但嘲讽基督教肉体升天和童女生子等荒谬言说。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的自我总结是: 思想境界服老庄,行为语言尊尚孔孟。
林语堂跟周作人在佛教上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林批判基督教的忏悔观,想解放活着的人,同时也驳斥了佛教的厌世论。而周作人则不同,他对佛教的人生观是产生好感的,他说自己的前身怕是出家的和尚, 他以这“宿根”去体验生命, 感知生命, 也感受到更多的酸甜苦辣和对人生的无奈, 所以,在创作中以苦茶、苦雨、苦竹为表现方式。 二、 所受影响方面——周作人:六朝文学 林语堂:明清小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周作人的散文受六朝文学影响颇深。最令他推崇的六朝人物是陶渊明。周作人是现代“ 人学” 观的奠基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建立现代“人学” 观的重要资源, 陶渊明“隐逸”的生存方式也给了周作人极大启发, 对他的散文创作以及后期的人生道路选择起到了引导作用。 林语堂的散文主要受到明清小品的影响。他对明清小品散文几乎到了酷爱和痴迷的态度。林语堂对明清小品的看法, 颇近于周作人, 有的简直如出一辙。林语堂对明清小品很感兴趣, 这主要表现在其自由的思想和性灵的气质。由于对明清小品的喜爱和领悟,再加之自己的斟酌创造,林语堂的散文别具特色,开创了中国现代幽默散文的风气。 三 、文体风格方面——周作人:平和冲淡 林语堂:幽默闲适
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散文在文体风格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冲淡平和,如婉语式娓娓叙来,后者幽默闲适,其文读来有一种畅快淋漓之感。周作人的大多数写景诗平淡而清新,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也曾说:“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
周作人散文的冲淡美最显功力的便是写作手法的自然。在周作人很出名的一篇散文《喝茶》中有几句话这样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作者用清泉绿茶、陶瓷茶具自然地流露着作家恬淡闲适的生活姿态,字里行间却体现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作品中,简单的茶具、纯真的质朴、协调的色调、怡然的情趣,互相衬托,一起描绘出了一个清雅闲适的意境。
相对于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和,林语堂的散文则显得幽默闲适。他首次将海外的幽默观引入中国现代文学,周作人将英文中的Humour一词用汉语解释为“幽默”,成为我国文学史中“幽默”一词的最早来源,一度被广大作家谈为佳话。在林语堂看来, 要想达到幽默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幽默对于人生而言须有从容豁达的姿态, 它是意味深长的, 洒脱的。二是幽默像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旁观者, 在善意的微笑中带着眼泪, 泪中带着微笑。换句话说幽默与讽刺,滑稽、讪笑之不同, 关键在幽默身份出现是以冷静超远的旁观者方式, 它带给人们微笑和眼泪。最后幽默的特征是“洒脱自然”。林语堂认为生活处处有幽默, 就像人生永远充满悲惨、痛苦、想象一样, 幽默是我们人生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不难看出林语堂幽默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然。林语堂认为最理想的散文, “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 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夭, 善拉扯, 带情感, 亦庄亦谐, 深入浅出, 如与高僧谈禅, 如与名士谈心, 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 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 欲罢不能欲删不得, 读其文如闻其声, 听其语如见其人”。 结语
综上所述,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散文都是无拘无束、闲适淡然、从容不迫、自然洒脱, 他们同时倡导小品散文应有如此的笔调, 如在雷电之夜, 篝火边上, 和家人、朋友、知己,吃酒喝茶, 其乐融融, 畅谈人生理想。他们两人的风格也略有不同:林语堂散文的性灵骄阳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火,同时又天真且充满童趣。周作人散文中的灵气, 主要表现在他对人生世界中人性、物性的品位,他们一起为中国散文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g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