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欢迎阅读!

浅谈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
“狼孩”的听力虽然正常,但生活在无语言的环境中,是不会说话的。健听儿童在出生前就具备了听觉能力和听觉经验,出生后九个月才开始咿呀学语,这期间接受了大量的语言刺激,是听觉积累的过程,是言语的准备期。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也应该遵循“听”在“说”前这一规律。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家庭,家长给孩子配备了优良的硬件——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以后,工作重点就是要给孩子配备良好的软件——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戴上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就能开口说话;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开口的时候才会学习语言,在此之前和他们说话没有意义;其实这都是错误的。家长既不能因为太心急而逼着孩子开口;也不能因为他们不开口就不和他讲话。“理解性的语言积累听到的次数达到80%以上才会发展表达性的语言。”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二、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完整的语言范例
正常人交流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时会使用省略的语句。但是当和听障儿童在一起时就一定要使用完整句。既要求自己说完整句,也要求孩子尽量说完整句。比如家长要让孩子拿遥控器,就不能图省事,把手一指说:“遥控器。”而要根据孩子的听觉水平适当调整语言的长度:“宝宝,帮妈妈把(茶几上的)遥控器拿过来,(好吗?)”有些词汇固然可以生硬的灌输给孩子,但是语法和语用却是自然习得的。因此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传达完整的语言信息。
听障儿童在表达的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出现丢字落字的现象,如果孩子说出两个字,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那么他就不绝说三个字。这样就会失去了练习说长句子的机会,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的孩子所表达出的语言都是词语的堆砌:“妈妈、手机、爸爸、汽车、奶奶、医院、肚子疼。”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家长及时给孩子进行语言统整:“宝宝你是不是想说:‘奶奶生病了,肚子疼。妈妈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开车送奶奶去医院看病?’”
三、家长要给孩子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
有的孩子可以一股脑儿地背出:“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熊猫爱吃竹叶……”“小兔玩气球,气球飞走了,小兔哭了,小鸟找来气球,小兔笑了。”乍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