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2023-01-07 16:5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放射医学技术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欢迎阅读!
放射医学,考试试题,基础知识,技术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 的方框涂黑,

1,分布于食管内面的上皮是A 单层立方上皮B 单层柱状上皮C 复层扁平上皮D 变移上皮E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的位置是A 分布于血管的内表面B 分布于胆囊的内表面C 分布于肾小管D 分布于膀胱的内表面E 布于胃的内表面

3。淋巴结内主要是A 致密结缔组织B 脂肪组织C 网状组织D 上皮组织E 疏松结缔组织

4关于骨膜的正确描述是A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B 骨的表面都有骨膜C 血管丰富,神经稀少D 浅层中含有大量的骨原细E 对骨的再生有重要作用

5.与肱骨小头相关节的是A 尺骨头B 滑车切迹C 鹰嘴D 冠突E 桡骨头 6.垂体窝位于A 筛骨B 蝶骨C 颞骨D 枕骨E 额骨

7关于尺骨的正确描述是A 位于前臂的外侧B 上端呈小球状,称尺骨头C 冠突外侧面的凹陷称尺切迹D 上端粗大,下端细小E 尺骨头位置深,体表不易触摸

8.关于胫骨的正确描述是A 位于小腿外侧B 胫骨体呈圆柱形C 上端膨大形成内、外侧髁D 两髁之间形成髁间凹E 下端膨大外侧面形成外踝

9.有关胸大肌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位于胸壁前上部的浅层B 起于锁骨的内侧份、胸骨和第16肋软骨C 外上部较厚,内下部薄弱D 止于肱骨小结节E 收缩可使臂内收、旋内

10.下颌下腺的导管开口于A 舌系带B 舌下阜C 舌扁桃体D 舌下襞E 舌根

11角切迹是A 胃大弯的最低处B 食管和胃底之间的夹角C 胃体和幽门窦的分界D 幽门管和幽门窦的分界E 胃底与胃体的分界 12对成人肝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B 其最高点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C 最高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D 下界可超过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2cmE 平静呼吸时,肝上、下移动幅度为23cm

13.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A 肝总管B 胆总管C 十二指肠大乳头D 肝内胆管E 壶腹括约肌

14.上颌窦开口于A 中鼻道的前份B 下鼻道的前端C 上鼻甲的后上方D 上鼻道的前部E 中鼻道的后份 15.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A 喉口B 前庭裂C 喉中间腔D 声门裂E 声门下腔

16.关于左肺的正确描述是A 较右肺粗长B 与右肺等大C 较右肺粗短D 较右肺狭长E以上都不对 17.壁胸膜和脏胸膜相互移行的部位是A 胸膜顶B 肺裂C 肺根D 肋膈隐窝E 肺底 18.位于两肺之间的是A 纵隔B C 肺泡隔D 盆隔E 尿生殖隔

19.成人肾门平对A 10胸椎B 11胸椎C 12胸椎D 1腰椎E 2腰椎

20输尿管的第2处狭窄位于A 输尿管的起始部B 腰大肌的前面C 小骨盆入口越过髂血管处D 坐骨棘附近E 穿膀胱壁处 21关于膀胱的正确描述是A 是腹膜外位器官B 最下部为膀胱底C 其上皮为变移上皮D 膀胱底与前列腺相邻E 膀胱三角位于膀胱颈

22有关前列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形似栗子B 位于膀胱下方C 直肠指诊不能触及前列腺D 仅男性有前列腺E 内有尿道通

23.尿道的第2处狭窄位于A 尿道前列腺部B 尿道海绵体部C 尿道膜部D 耻骨下弯E 耻骨前弯 24.关于心尖的正确描述是A 位于右前下方B 朝向左前方C 于右前方D 朝向左前下方E 朝向下方 25.右心房有A 肺动脉口B 肺静脉口C 上腔静脉口D 右房室瓣E 动脉圆锥 26.左心房有A 主动脉口B 卵圆窝C 两个肺静脉口D 冠状窦口E 4个肺静脉口 27.主动脉起始于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室D 右心房 E 冠状动脉根部

28.物质交换的场所位于A 大动脉B 小动脉C 小静脉D 中静脉E 毛细血管

29.关于冠状动脉的正确描述是A 是营养心的血管B发自肺动脉干起始部C 回流注入上腔静脉D 仅分布于心室壁E 只有一条

30.组成视器的结构包括A 眼球及内容物B 眼球壁及内容物C 眼副器及眼球壁D 眼球及眼副器E 眼副器及视网膜 31.感觉器不包括A 皮肤B 前庭器C 视器D 味器E 骨小梁

32.大脑皮层的主要躯体运动区位于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颞上回D 颞横回E 扣带回

33.脑的被膜自外向内依次为A 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B 蛛网膜、硬脑膜和软脑膜C 软脑膜、硬脑膜和蛛网膜D 硬脑


膜、软脑膜和蛛网膜E 蛛网膜、软脑膜和硬脑膜

34.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在A 脊髓B延髓C 脑桥D 中脑E 下丘脑 35.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A 甲状腺B 垂体C 肾上腺D 松果体E

36.垂体分泌的是A 糖皮质激素B 肾上腺素C 生长素D 褪黑激素E 甲状腺素

37.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什么引起的A K+外流B Na+外流C Ca2+内流D Cl-外流E Na+外流 38.成人血细胞产生的主要部位是A B C 黄骨髓D 胸腺E 红骨髓

39.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 蠕动B 容受性舒张C 分节运动D 集团蠕动E 随意运动

40.影响通气阻力中最主要的是A 惯性阻力B 粘滞阻力C 气流速度D 气流形式E 气道管径 41原尿与血浆的区别在于A 原尿中蛋白质少B 原尿中糖少C原尿中无机离子少D 原尿中含有血细胞E 原尿的pH值较大 42.平均动脉压约等于A 收缩压+13脉压B (收缩压+舒张压)÷2C 收缩压+13舒张压D 13收缩压+舒张压E 舒张压+13脉压

43.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最主要方式是A 物理溶解B 碳酸氢盐C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D氧合血红蛋白E 磷酸盐 44有关牵张反射的错误叙述是A 感受器位于肌梭内B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不同的骨骼肌上C受到一次快速牵拉时引起腱反D 受到持续、缓慢牵拉时引起肌紧张E 其基本中枢在脊髓

45.应激反应中的主要激素是A 甲状腺素B 醛固酮C 糖皮质激素D 生长素E 胰岛素 46.穿过人体后的射线称为A 一次射线B 二次射线C 透射线D 原发射线E 散射线

4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透过肢体的X线影像不能被肉眼所识别B 增感屏是x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之一C X线影像的传递与转换精度,取决于荧光体的发光效率等因素D 荧光照射量大的部位,显影后银颗粒集中E 照片上密度低的部位,是荧光照射强的部位

48.不适于透视检查的病变是A 软组织内的金属异物B 四肢长骨骨折C 头颅骨骨折D 膈下游离气体E 肠梗阻气液平 4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X线照片上透光强的部分表示被照体密度高B X线照片影像也称负像C X线摄影比透视能发现较多有价值的信息D X线摄影能显示肢体的细微结构E X线摄影一般可取代透视检查

50.胶片潜影形成是利用了X线的哪个作用A 穿透作用B 荧光作用C 感光作用D 电离作用E 脱水作用

51X线管阳极效应产生的X线量分布状态是A 近阴极侧多B 近阳极侧多C 左侧多D 右侧多E 两侧分布均匀 52X线管有效焦点尺寸无关的因素是A 阴极灯丝的长短B 阴极灯丝的材料C 焦点的投影方位D 阴极集射槽的设计E 影条件

53.关于焦点线量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 X线管短轴方向呈双峰分布B X线管长轴方向呈单峰分布C X线管短轴方向有时可出现多峰D X线管长轴方向常呈多峰分布E X线管焦点线量呈不均匀分布

5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斜射线与中心线夹角越小,斜射线越靠近中心线B 照射野不变,焦一片距越大,照射到胶片上的射线越接近于平行C 肢体的放大率越小,半影也越小D 半影的大小与物—片距有关,与焦—物距无关E 采用缩小焦点的方法减小半影,提高清晰度

5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线摄影的照片一般没有放大现象B 被照体与胶片不平行时,照片影像密度不一致 C 被照体或病灶应与胶片尽量平行、靠近D 放大失真即歪斜失真 E 增加焦一物距与增加物一片距效果相同

56X线管焦点标称值是指有效焦点的A 标称尺寸B 测量尺寸C 使用尺寸D 模糊尺寸E 等效尺寸 57.国际放射界公认的模糊阀值是A 0.02mB 0.12mmC 0.20mmD 0.22mmE 2.00mm

58.有关光学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光学密度即照片上的黑化程度B 照片上的密度即双面药膜的密度之和C 照片上透亮部分表示光学密度高、组织密度低的部分D 照片密度可用阻光率的常用对数值表示E 照片密度可直接用光学密度计测量 59下列叙述错误是A 照片影像的密度值可用透射式光学密度计测量B X线诊断中照片密度是以人眼的识别力来判断的C 照片影像的最低密度部分往往低于人眼能分辨的最低密度D 影像密度过高的部分不能清晰地显示出细节E 适当的密度取决于X线摄影条件的最佳选择

60.影响光学对比度的决定因素是A kVB mAsC 灰雾D 显影加工E 被照体厚度

61.有关照片对比度K的正确解释是A K是透过人体后的X线强度差B K是人体的密度差C K是照片上的密度差D K代表照片的锐利度E 以上都不是

62.根据照片对比度公式,当K1时胶片γ值A 等于1B 小于1C 大于1D 小于等于1E 大于等于1

63.当胶片γ值为1时,下列哪项关系式正确A K=LgI2/I1B KLgI2/I1C KLgI2/I1D KLgI2/I1E KLgI2/I1

64.关于散射线穿透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原发射线相等B 与中心线相等C 与斜射线相等D 高于原发射线E 低于原发射线

65.散射线是A 继发射线B 斜射线C 摄影用射线D 有用射线E 光电吸收产生

66.准直器(遮线器)的作用是A 消除散射线B 吸收散射线C 产生散射线D 抑制散线线E 与散射线无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W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