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国春城的第一个火种——吉林省第一个党组织长春支部的建立》,欢迎阅读!

北国春城的第一个火种——吉林省第一个党组织长春支部的建立
作者:暂无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7期
在长春市树勋小学校园内,曾经矗立着一座外观普通实则不凡的平房,就是在这座平房里,诞生了吉林省第一个党组织——长春支部。时光荏苒,90 年前的境况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人们如今也只能从泛黄的老照片中,找寻一些关于长春支部的影子……
党在长春建立第一个地下通讯站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内1919 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吉林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派员到东北地区开展建立党、团组织的工作。1923 年10月,哈尔滨党组织成立。为建立中央、北京区委(后改为北方区委)与哈尔滨党组织之间的交通联系,哈尔滨党组织决定在东北重要交通枢纽——长春建立党的秘密通讯站。
1924 年8 月,哈尔滨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张锦春到长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是长春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当时,张锦春以吉黑邮务管理局邮务生(后任局长)的身份作掩护,以“弓长之”为代号,在宽城子头道沟街19 号(今宽城区一心街12-1 号)一座普通的青砖二层小楼里,建立了党在长春的第一个通讯站——长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除日常信息往来外,通讯站还负责党中央与北满党组织之间的联络,收发传递党的文件,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介绍全国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苏联的革命情况,发展和培养先进工人、进步学生,为建党建团做准备,并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和工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张锦春首先发展了本局捡信生安贫入党。安贫入党后,他利用其职务之便,秘密地把寄给“弓长之”的信单拣出来,直接交给张锦春。这样,使党在长春的通讯站既隐蔽安全又畅通无阻,及时传达党的指示,推动东北地区尤其是长春的革命运动。
长春二道沟邮局不仅是党的一个通讯站,同时也是我党一个重要的地下交通站。党中央派往苏联和北满工作的同志,如瞿秋白、任弼时、赵世炎、澎湃等多位党的早期革命领导人,在经过长春时都由二道沟邮局通讯站负责接待,提供食宿和掩护。长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的建立及其革命活动,为长春的党建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在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斗争和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运动在吉林大地深入开展
1925 年5 月,中共北京区委派共产党员林俊、刘旷达到长春开展革命活动。林俊以吉长
铁路工人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人运动,刘旷达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的身份开展学生运动。
正当长春早期建党工作积极开展的时候,1925 年5 月30 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 月上旬,消息传到长春,激起了长春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张锦春等人的领导下,省立二师的学生首先召开大会,举行游行示威和请愿活动,抗议英、日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的血腥罪行。同时,共产党员林俊、刘旷达与省立二师进步学生宫捷三,组成领导长春人民声援“五卅”斗争的三人小组,并得到《大东日报》社的帮助,成立了“长春学生后援会”,决定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街头演讲。6 月21 日早晨,在三人小组的领导下,全市八、九万学生走上大街,开始游行,他们高唱校歌,高呼口号,手拿小旗,一路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消外国人在中国的租界”“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口号声犹如一声声闷雷,在春城
的上空炸响。当时正值星期天,大街上车水马龙,在青年学生的影响下,许多市民、商人也都参加进来,游行队伍所经之处“势若汹涌”。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震慑了当局,教育局立即决定提前放暑假,破坏学生运动。省立二师进步学生韩守本等人则组织同学回到各县成立“沪案后援分会”,继续声援“五卅运动”。
由省立二师发起的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是长春爱国人士与旧势力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它在长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时起,长春陆续成立了吉长铁路工会,各学校也相继成立了学生会,长春的革命活动开始有组织地发展起来。
共产党人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马列主义
1926 年4 月,共产党员杜继曾来到长春,以省立二师教师的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精辟分析深深地启迪了广大学生,很受师生们的欢迎。杜继曾和韩守本等人广泛地散发从哈尔滨带回来的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他们在阅览室看报时,等别人走后,便把这些书刊压在报纸下,使更多人能够看到。他们以省立二师、第二中学为阵地,通过组织读书会,秘密散发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和传单,团结了一大批进步师生。
1926 年暑假过后,韩守本团结一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创办了省立二师校刊《吉林二师周刊》,韩守本任编辑部主任,自10 月1 日创刊后,至12 月末放寒假,共出8 期。在韩守本领导下,《吉林二师周刊》本着“干!干!干!的精神,实践他领着有为的青年履行那黑暗的社会”奔向“光荣灿烂之巅”的宗旨。这是一个宣传反帝反封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韩守本在刊物里撰写的抨击时局的文章,文笔流畅犀利,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其在《中国之病源》一文中说:“夫国家之强弱,在乎人民;而支配人民进步之思想,当恃学者之指导。”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作用和威力,向读者介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俄国革命使俄国由弱变强,宣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方向,并且指出:“不平等条约是贴在中国人身上的卖身契”,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与反动军阀勾结在一起欺压中国人民的罪行。他大声疾呼“青年速醒”,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用马克思主义作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把帝国主义推翻。
党的地下通讯站的建立,学生、工人运动的深入开展,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所有这些都为1926 年秋建立的中共长春支部创造了条件。
吉林省第一个党支部在长春成立
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之后,一批进步青年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已经成长起来。经张锦春介绍,省立二师学生韩守本和王臻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省立二师建立了第二个
通讯站。这是党在长春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为在长春建立党组织培养出了第一批骨干力量。
1929 年9 月,张锦春、韩守本根据中共北满地委的指示,以二道沟邮局通讯站和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通讯站为基础,建立了中共长春支部。支部机关设在省立二师(今树勋小学),党员有张锦春、韩守本、王臻等5 人,由韩守本任书记,张锦春任宣传和组织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同年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三省党组织划归中央直接管辖,中共长春支部的组织名称改为长春特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市、同时也是在吉林
省建立的第一个直属中央的党组织,支部书记韩守本也是吉林省第一位直属党中央的特支书记。
中共长春特支的建立,标志着长春地区有了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揭开了长春地区革命斗争的新篇章。在长春特支的领导下,省立二师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被进步学生誉为“学生运动的大本营”,成为当时全省革命的摇篮。■(雷博滕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U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