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有关强化的易错题》,欢迎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中有关“强化”的易错题
【单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班主任用评“五星少年”,以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B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替代强化 C .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外在动机
D .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强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和强化。
A项正确,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班主任评“五星少年”主要是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B项正确,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替代强化。
D项正确,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儿童做好事老师给予表扬,儿童做好事的概率就会提高属于强化。 C项错误,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如权利动机、交往动机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当学生违反纪律时,老是抱怨老师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 )理论解释。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给予惩罚 D .消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学生违反纪律的时候虽然老是抱怨老师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注意力的。老师每一次的大喊大叫是造成他们越来越不像话的正强化行为。故A项正确。 B项,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最终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由于小强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老师让他罚站。当小强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后,老师就取消了罚站。这属于( )。 A .消退 B .惩罚 C .泛化 D .负强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强化、惩罚和消退,这三者都会对之后行为出现的概率产生影响。负强化是在行为之后取消厌恶刺激以增加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罚站”是厌恶的刺激,所以“取消罚站”就是取消厌恶刺激,是负强化。故D项正确。
消退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进行强化,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与题干不符,排除;
惩罚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练习题都做对的同学,可以不做家庭作业了。”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 A .消退 B .强化 C .惩罚 D .负强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负强化。负强化主要指取消一个机体的厌恶刺激,以提高行为产生的概率。教师想让学生把题做对,从而取消一个厌恶刺激,即不用写作业,该做法是负强化。故D项正确。
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与题干不符,排除;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而题干体现的是一种负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后排?(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延迟强化 D .替代强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化。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分为;强化、惩罚、消退。其中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取消或减弱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干中小马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因此坐在后排的频率提高了,而这里“老师提问”是学生不喜欢的厌恶刺激,“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对学生来说是撤销或削弱了一个厌恶刺激,因此是负强化。故B项正确。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延迟强化是指在行为结束后不立即给予强化刺激,而是延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强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O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