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法语学习兴趣》,欢迎阅读!
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法语学习兴趣
作者:张馨化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08期
法语被称为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之一,但学过法语的人都知道,相较英语,法语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想要学精学透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法语教学中,除了初学之时需要多加练习的语音部分之外,法语中名词、形容词需要区分阴阳性,动词需要记忆至少6个直陈式变位,时态需要掌握20余种。若非有足够的兴趣,法语学习会相当困难与枯燥,尤其是语法部分。法语不同于英语,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只要多读多听,语感培养好了,语法自然而然就懂了。但是,法语语法则需要记很多知识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每个语法点记得清清楚楚,否则会出现前后语法混乱的现象。因此,只有在学习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把基础打扎实,后期才会游刃有余。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将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如何让所有学生爱上法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法语的枯燥,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于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法语原版绘本、App配音比赛、听歌填词、试听说课等引入课堂。 一、将法语原版绘本引入课堂
目前教育部尚未针对中学法语教学出版统编教材,多数中学只能使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晓宏主编,外研社出版的大学教材《法语(1、2、3)》系列。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讲,该教材不论从内容还是版面都比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
针对该现状,笔者选择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法语原版绘本带到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这套绘本按难易程度分为初、中、高三级,笔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配发不同级别的绘本,学生拿到各自的绘本后,当成课后作业进行翻译,并制作相应的画报。
在作业的课堂点评讲解中,笔者摒弃了逐字进行语法、词汇的传统讲解方法,要求学生分组对绘本内容以表演的形式进行作业汇报,针对不同年级和水平的学生分别进行入门指导及语境提升培训。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其将每页中的人物和事物用法语表述出来,学生可以尝试用所学过的句型简单地描述故事,主要以扩充词汇量为主要目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其成段地把故事概述一遍,除了扩充词汇量外,主要目的是提高其概括故事的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学生在绘本翻译作业中,明显比传统作业展示出更多的学习热情,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会认真地查、大胆地猜,甚至进行意译,努力争取自己的作业能足够优秀,以期被教师选中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绘本学习,学生无论从兴趣上还是学习成果上均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利用手机App进行配音比赛
有款使用率很高的手机App叫作“每日法语听力”,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在课后收听App的电台和专辑。针对App的“配音秀”版块,要求学生在周末或假期进行情境配音,并将配音成果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内互相学习。
学生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都按时提交作业,即使外出游玩,每天晚上也不忘打卡配音,有的学生甚至一个暑假配制了300多个法语视频。配音作品逐渐从一开始的动画片到难度较大的纪录片,发音逐渐变得纯正,甚至个别学生的配音接近原版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欢迎,多数学生将之前玩游戏的时间用来完成配音作业,甚至会与家长比较谁配得更好听,俨然将法语学习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
手机App配音克服了没有法语语境的先天缺点,让一些平时不敢发言、不会发音的学生充分进行了发音锻炼,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了法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丰富的法语视频资源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让没有机会出国的学生也能近距离接触法国文化。 三、利用法语歌曲“听歌填词”
“听歌填词”的灵感来源于一次选修课,课上笔者教了学生一首旋律比较缓慢的法语歌曲,然后把歌词里面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型空出来让学生说,如,“我叫XX,我是(女生)”等,在学生学会此类句型后,再进行句型扩展,继续学“你叫什么名字?我是(男生),我喜欢( )”等。比起枯燥的填鸭式教学生单词和句子,他们显然更喜欢这种热闹的教学方式。基于这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笔者开始推广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学歌,又能练习口语。
“听歌填词”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来选择歌曲并设计留空,从而既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笔者会挑一些简单的歌曲,设计歌词中留空的若干单词或词组,组织学生通过听歌曲来完成填空。对于高年级学生,挑选的歌曲除了词汇量要大外,也要挑选一些复合句的句型,时态也要延伸到难度较大的虚拟式。同时尽量选择贴合当时课本主题或时态的歌曲,如,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不同时态的运用,当学完复合过去时后,笔者选择了一首儿歌Tapent,tapent,petites mains(《小手拍,拍,拍》)。这首儿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在时,第二部分是相对应的复合过去时,通过两种时态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复合过去时。又如,在学完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后,笔者选择了一首同时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歌曲Je t’aimais,je t’aime,je t’aimerai(《我曾经爱你,现在爱你,将来依然爱你》),引导学生在优美浪漫的旋律中,来回切换三种时态,巩固所学知识。 四、开设视听说课程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法国文化,笔者选择外研社引进的一套法国原版教材——《走遍法国》作为补充教材。该教材集时代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题材广泛,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纯正、地道。本套教材分为三个水平等级,对于初学者来说词汇量稍大,所以选择从初二年级开始,笔者每周会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学习。初中学生主要学习《走遍法国》的第一册(上、下),这册书主要围绕Julie(朱莉)、Benoît(伯努瓦)和Pascal(巴斯卡尔)三个合租青年展开一系列的故事,讲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熟悉了剧情并观察人物语言和行为,然后模仿他们的发音和说话的语气,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锻炼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在平时接触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中语音部分大部分是音频,这套教材是目前国内少有的配有视频的法语教材。相较音频,视频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了解法国人的日常生活并感受法国文化。学生对角色扮演展现出极大的热情,课下积极准备,课上可以紧扣主题、全脱稿进行自主发挥表演。通過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词汇量突飞猛进,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后续的法语教学中,笔者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养,尽可能使上课形式和内容多元化,同时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提高其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语种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L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