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的个性

2022-10-09 07:06: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心理学的个性》,欢迎阅读!
学前,心理学,个性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

一、个性概述

1、个性的概念与特性

1)概念: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

特组合。

2)个性的基本特性: ①个性的独特性 ②个性的整体性 ③个性的稳定性 ④个性的社会

2、个性结构

1个性的调控系统。个性的调节系统包含两个方面:个性调节系统;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长长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多种特性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3、个性的开始形成

1)心理活动整体心理的形成。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1、气质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指向性方面。 2)分类:①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②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③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旦缺乏生气。

④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2、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1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

①容易型儿童 ②困难型儿童 ③迟缓型儿童

2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①虽然气质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并不是不可能改变的。 ②儿童的气质在教育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同样可以逐渐改变。 3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气质掩蔽现象: 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三、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1、性格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特征。

2)分类:①外倾型:适应能力强,对人对事很快熟悉起来;表情丰富,情感表露;善交往,不拘小节;喜欢自由,缺乏谦虚的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好动但不太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

②内倾型:不易适应环境;不轻易相信别人,不善与人交往;愿独处,喜欢安静;反应敏感,不宽容人,多思虑,好疑心;冷静,办事稳妥。

2幼儿性格特点

1)凯根认为,性格最重要的指标是儿童适应新环境的难易程度。

2根据对儿童气质的行为抑制型与行为非抑制型的分类原则,将儿童性格也分为情感抑制型与情感非抑制型两类:

①情感抑制型:难以适应环境,犹豫

②情感非抑制型:对新环境具有强烈的兴趣和自信,敢于冒险等。

四、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1、能力的概念及结构

1)概念: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

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总是与一定的活动相联系。 2)结构: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1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综合了一些心理学家对智力测

验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年龄智商与成熟年龄智商的相关数,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比童智五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八岁时发展为80%12虽是发展为90%,13岁时发展为92%从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2儿童早期教育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特别是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概念:关于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

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2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

幼儿从二三岁开始就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

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

(1)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不能独立评价。如:“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2)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价逐渐趋向于客观。

(3)受认识水平影响大。

①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的方向发展; ②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③从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逐渐发展到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

④从只有评价而没有评价的论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

5、学前儿童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自我控制的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到父母控制方式的影响。



六、学前儿童个性的培养

1、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

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2、学前儿童个性的培养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FL.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