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欢迎阅读!
![共产党宣言,中国,社会主义,意义,特色](/static/wddqxz/img/rand/big_72.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猛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3期
摘 要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系统、完整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始终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其所阐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共产党宣言 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杨猛,吉林大学法学院。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文献之一。尽管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蕴涵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和思想,对于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然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一、《共产党宣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共产党宣言》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进入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不断更新升级,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認识到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对资本主义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必然要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将要被新的社会所代替。”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上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他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若是在较长时期内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那么二者之间的矛盾就会愈发地尖锐,进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等重大事件。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经济体制的僵化,社会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无法改善,从而动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个共同的带有根本性的原因。可见,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发展生产力,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中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二、《共产党宣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资本主义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其经济活动范围囊括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强调“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个特点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决定了中国绝不能走侵略和扩张的道路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发展大潮中去。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宽广的胸襟,立足独立自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全面迎接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推进科学技术,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速社会开放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准备条件。
三、《共产党宣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只是为少数人谋取暴利,工人失去了独立性和个性,只是资产阶级增殖资本的工具。我国目前虽然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不够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劳动者已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不再是资本增殖的工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在谈到社会主义发展时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不断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的特殊国情就是我国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个人的自由与发展以及交往方式的状况都处在不均衡的状态中,不同的主体在理解与追求自由上也呈现出也较大的差异性。但社会主义的性质不允许我们忽略个人的自由与发展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由与发展问题。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注重人,因为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
社会主义和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认识这个规律,自觉地按照这个规律行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带领人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发表于160多年以前的《共产党宣言》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许多思想和观点不可避免地已经过时。但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出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状况来理解和运用《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理论,不断挖掘中国的特殊国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正确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E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