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
作者:谢晓娟
来源:《学园》2013年第09期
【摘 要】在这个经济实力增强及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里,教育事关民族兴亡、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其地位和作用也就越突显。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受到诸多不公平等待遇。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探讨中国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分析得到使教育公平化的启示,从而促进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教育公平 女性主义 女性教育 现状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67-0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追求女性地位平等的世界里,教育事业成为女性主义者们打破不平等对待的突破口以及为公平而努力奋斗的平台。女性们先用知识武装好自己,在思想学术上有自己独立的特色成就,让人们从思想上开始去尊重、平等对待女性,从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达到男女平等。
一 教育公平与女性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1.教育公平
什么是教育公平呢?苏延骏在《教育公平的法理意义分析》一文中指出:教育公平事实上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是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是指教育活动中对待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待教育对象的评价的公平;是教育主体对待每一个教育对象和评价每一个教育对象应该合情合理,教育公平的最终体现是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女权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两性的均等就是妇女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并摒弃那些阻碍女性受教育平等机会的思想束缚,主张废除使女性受压迫的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制度。教育者们批判传统男权文化的主导地位,认为学校课程内容多以男性主义文化为中心,忽视女性的教育,不为女性特殊地位着想。因此,提高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并使其受到平等对待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变革那些父权制度下的学校以及知识结构改革尤其重要。女权主义者们也追求创新,力求寻找教育的新理论来建构教育的公平。 3.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女性能否受到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是衡量一个社会教育公平的试金石。女性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为所处的家庭和地区所创造的价值愈多。教育也为女性增加了社会资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培养人生价值观、意志力以及高素质的社会责任感,这使她们把个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联系在一起,促进其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我国的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二 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情况分析 1.女性受教育的理念不强
女性主义在中国起步晚,加上受到中国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思想束缚,女性在教育公平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使得中国女性地位低下,教育不公的现象出现。运用女权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引领中国女性的意识觉醒,以及汲取“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为建构中国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的平等和谐的发展理念路途甚远。
2.农村女性的教育投入的不足
现如今的农村教育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还只是初步的,低水平的,极不平衡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就很薄弱,再加上教育体系的不完整,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在贫困地区,简陋的教育条件,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些都满足不了教育最基本的需要,不能给农村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当下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提高,贫困地区的女性教育就更加微乎其微,城乡之间女性受教育的不平等也就会越凸显。 3.专业教育选择中的性别差异
由于专业与就业紧密相连,致使女性在高层岗位和高科技方面的参与能力偏低。女性很大程度上偏向于人文、语言、经济等文科类和师范类院校中这类专业范围的选择,从而衍生出男女主导性专业教育选择的差异。女性很大程度上选择的是女性主导专业教育,这又走在传统的教育道路上了。即使少部分女性突破了选择性差异,接受了男性主导专业教育,但是家庭与社会对她们的要求,让其处于激烈的角色冲突中,这又限制了女性教育的平等。再者,因为一些公司的性别偏见,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易遭受拒绝。 三 女性主义促进教育公平的启示
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解构封建主义思想,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提倡人们重视女性教育。一方面加强女性的自尊自强教育,使她们自我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知道受教育的女性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是政府对女性教育的大力投资和完善制度来保障女性受教育的平等权益。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女性的发展尤其重要,这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社会氛围。面对这些挑战,女性同胞要善于抓住机遇,认清自我,懂得克服自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弱点,增强自信心,自强自立,在奋斗中塑造女性形象。追求知识是女性成才的标志,也是塑造高素质女性的必经之路,实现公平的教育尤为重要,并可促进和谐教育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意义分析[J].教育探索,2003(5)
[2]郭晓庆、林美卿.从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看当代中国女性的教育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责任编辑:李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E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