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十一课-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欢迎阅读!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二《生活与哲学》新授导学案 组 号 姓名: 编号:X- 11 编制:王春田 王伟东 把关:王春田 审核: 时间: 3月19日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使用说明』
1.学案前三部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和原理总结供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间使用,时间15-20分钟。第四、五部分――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在课堂使用。 2.注重原理总结部分,自主学习和课堂巩固落实都要以此为依据。
『知识链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史,实践最基本的方式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4.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7.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人民群众的概念,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熟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的基本内容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能力目标目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尊重劳动,热爱人民。
三、原理总结(以此为指导进行自学整理;强化记忆。 5分钟)
1.人民群众的地位及作用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二、自主学习(对照讲义整体把握教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难问题15分钟)
(一)整体感知: 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为什么、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 人民群众的含义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为什么:(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社会历史 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定力量。 的主体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怎样:(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二)自学整理,理解记忆(时间:10分钟)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树立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民群众的含义。 3.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与体力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它是一个政治范畴,在我国现阶段, 主要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3.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一的爱国者。 (2)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会妒忌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 1 气不鼓不能前进,气太足可能爆胎。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二《生活与哲学》新授导学案 组 号 姓名: 编号:X- 11 编制:王春田 王伟东 把关:王春田 审核: 时间: 3月19日
四、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组内合作探究,高效展示15分钟)
1.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思考>我党这一路线的哲学依据有哪些?(6分)
(A层拓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提示:(1)“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拓展思维,规范思考,准确运用原理。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胡锦涛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思考> “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思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A层拓展)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如何
解决好民生问题?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假如你参加了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建议要有理论依据,每条3分,试试你能提几条。
五、当堂检测 (使用说明:自主闭卷完成,时间:5分钟)
1.沙俄时期某思想家认为,群众是一串“零”;而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面的非零实数,一加到前面,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个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说明了人民群众离不开杰出人物的领导,否则会成为乌合之众 D.告诫杰出人物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2.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面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从哲学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C.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D.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取得胜利
5.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须的生活资料 C.离开了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会妒忌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 2 气不鼓不能前进,气太足可能爆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B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