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鲁迅作品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欢迎阅读!
浅谈鲁迅作品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翻译西方学术著作的过程中创制出大量的汉语新词,特别是曾有过留日经历的鲁迅,其作品中有多处使用日语词汇的痕迹。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杂文、小说、散文以及私人日记和书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作品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情况及表达效果。认为这些词汇诞生之后,对中国进步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标签: 鲁迅;日语借用词;近代
一、引言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最早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一直处于文化输出者的地位,对日本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近代以来,随着日本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日益崛起和西方文明的大量涌入,持续了上千年的这种文化交流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兰学家在翻译和出版西方图书杂志的同时,创制了大量的汉语新词(又被称为和制汉语词、日语借用词或日语译词),例如“经济”“干部”“元素”“溃疡”等,其中很多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汉语,成为汉语外来词的重要源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词汇。
这些汉语新词诞生之后,不仅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使用,也受到了中国进步思想家和知识分子的青睐,如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他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运用汉语言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使用日语词汇的痕迹。本文将以鲁迅先生的杂文、小说、散文、以及私人日记和书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作品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情况。
二、鲁迅杂文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情况
杂文是最能代表鲁迅的创作目的和写作风格的一种文学体裁,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说过,“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华盖集·题记》)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批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和投枪”(《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分别被收录在《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共17部杂文集中。本文所选的用例皆出自于这17部文集。
鲁迅杂文中出现的日语借用词,可以分为完全日语词及日汉通用词两大类。
虽然都是由日本人创制的汉语新词,但两者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前者是指仅
在日本通用,而未进入现代汉语语言体系的词汇,即“临时性的借用”,而后者是指已经完全融入现代汉语体系,在中国作为日常用语完全固定下来的词汇。以下将分别举例来分析。
1、完全日语词
①“青年里面,当然也不免有洋服上挂一支万年笔,做做装饰的人,但这究竟是少数,使用者的多,当然还在于便当”。《且介亭杂文·论毛笔之类》
该句中的“万年笔”是一个典型的日语词汇,在日语中写作“万年筆”,意思是钢笔,自来水笔。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类似的例子在鲁迅的杂文中还可以见到很多,例如“氛围气”“自动车”“车掌”、“直后”、“君”、“耽美派”、“菜食”、“指摘”等。例如:
②“不过我要指摘,这位隐姓埋名的弱水先生,其实是创造社那一面的”。《三闲集·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③“但到1903年,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门塞维克了,列宁是前者的指导者,蒲利汗诺夫则是后者。”《二心集·译本序》
④“然而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所以后来,艺术逐见衰落,而祖述法国色彩画家妥珊的一派兴。”《集外集拾遗·小引》
2、日汉通用词
这一类词由于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汉语,因此在大部分中国人看来,丝毫没有外来词的意识,其实他们是“舶来品”,是日本人创制的新汉语。在鲁迅的作品中,主要出现了诸如“主义”、“科学”、“进化”、“物质”、“漫谈”等。例如:
⑤“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⑥“中国人现在讲哲学,讲科学,讲艺术......显然已经有了一个口头上的白话。”《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⑦“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也许有特在例外的希望;况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坟·春末闲谈》
以上所举日语借用词的语例皆是明治时期由日本人所创制并被输入中国的汉语新词。可以说,这些词汇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鲁迅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词汇之外,在鲁迅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在中国典籍中存在,但在日本被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汉语新词。例如“革命”、“意味”等。在古汉语中,这两个词的意思分别为“实施变革以应天命”和“乐趣”。而在日语中,它们表示“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和“含义,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出是从日语吸收的外来词。例如:
⑧“而物反于穷,民意遂动,革命于是见于英,继起于美,复次则大起于法郎西,扫荡门第,平一尊卑,政治之权,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会民主之思,弥漫于人心。” 《坟·文化偏至论》
三、鲁迅其它文学作品中日语借用词的使用情况
除了杂文,鲁迅一生中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前者被收录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作品集中,后者主要收录在《朝花夕拾》中。此外,鲁迅生前的一些私人日记和书信中也有很多使用日语借用词的例子。
⑨“得二弟所寄小包,内全家写真一枚,又二弟媳妇抱丰丸写真一枚,我之旧写真三枚,袜子两双,德文《植物采集法》一册,十四日付邮。”《鲁迅日记》上卷17页
此句中多次出现“写真”一词,在日语中意为“照片”,该词近年来在汉语中的使用率极高,特别是在娱乐圈及摄影场所,例如“XX出了写真集。”“拍一套写真作为儿子的两周岁生日礼物。”
除了“写真”一词,该句中还出现了两个日语借用词,一个是“小包”,意思相当于“邮包,包裹”;另一个是量词“枚”,在日语中,计数薄的物品(例如纸张、票据、照片、床单等)会使用这个量词。
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读者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在阅读该文时,只要稍加留意,会发现有多处使用日语词的例子。如:
⑩“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该句中的“文法”虽然在中国的古籍中早已有之,但其含义为“法制,法规”,而此处的“文法”则表示“语法”的意思,是近代日本在翻译西方语言学著作时赋予了其新的意义,因此可以判定该祠是日语借用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5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