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 韩洼小学 陶亨通 )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时是以玩耍为主的,大部分事情都有老师和保健老师代替,而进入一年级后,要以学习为主,好多事情还要自己动手去做,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就要求老师在旁边多指导、多培养,而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要知道“他律”是“自律”的前提,“自律”是“他律”的结果。那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身先士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学生不随地丢垃圾,那教师就要自己先做到,等等。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自律性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等。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并且阐明举左手的宜处,即
不影响上课记笔记。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还有写作也业时,不要把铅笔用嘴咬铅笔等。
第三、家庭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渠道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普遍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另一方面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品质方面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做到家里学校一个样,学生应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逐步自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建议学生在家中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扫扫地,送送碗父母回家了帮父母拿拿鞋等,也可以自己养养花,养养小动物,看谁养得好,养的时间长,通过这些事情,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负责任,连一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所以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