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23-01-09 19:1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欢迎阅读!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屈家安 刘菲 郭胜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 210044 E-mailqujiaan@nuist.edu.cn

摘要: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主要的管理模式有一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和校外联合办学模式,不同的模式各有不同的适应条件和优劣。应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实行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校 成人教育 管理模式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普通高校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对成人实施的专门教育 是成人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负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两大基本职能, 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规格的多样性、内容的适应性和过程的终身性是其显著特点,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通常的几种模式

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学校中成人教育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分工和职权划分制度的总和,是一整套管理组织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的复合体;主要由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办学机构的设置,各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划分这三个要素所构成。它的特点,是以普通高校为依托,成教管理机构组织实施,资源共享,专业学院或办学单位参与教育活动。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学校根据长期办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构建的管理模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情况,校内分三种模式:校一级管理模式,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校外主要是联合办学管理模式。

()一级管理模式,又称实体型管理模式。一级管理模式是成教学院既是办学实体,又管理主体。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校中校”管理模式,成教院有自己的招生、教学、学生管理机构。其特点是成教学院统揽成人教育的全部工作确定办学目标、落实行动措施、组织分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等,都由成教学院一个部门完成,过程简单,运行环节少,信息失真和损耗也少。因此,这种管理模式的效率比较高,能做到令行禁止。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监控和调整,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全面实施,便于实施统一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但这种模式有明显的不足,首先表现在不能充分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教学资源的调配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成人教育实现规模效应,其次是缺少规范管理链,难以形成监督,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因此,该管理模式比较适应于规模不大,专业相对单一的成人教育

()二级管理模式,又称职能型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简而言之是成教学院为管理体,各学院为办学实体。教学院主要履行对成人教育的宏观管理职能,实施宏观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成教管理的方针、政策,履行统一招生职能、负责学生考试和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以及制定规章制度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各院系为实施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各院系负责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制定课表,安排教师,织学生考试实施考勤和日常的学生管理统筹安排院系教育资源的使用,即由院系完成基本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有的还实行由院系负责组织生源的工作,协助招生宣传。

()混合管理模式,又称综合型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是以上述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为主导,以另一种作辅助的模式,这是一种更为灵活和务实的管理模式,是以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的互相交叉和补充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成教学院与其它院系以契约的形式分工,由院系与成教学院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二级管理关系。教学院与各院系之间不是以行政为主要手段,而是以各自的价值取向来调节,实现部门效益的最大化。混合管理式有利于成教学院与院系的协调,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减少矛盾,因此,它可以应用


管理模式转换的改革过程中,也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成人教育混合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的交叉,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 校外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立校外函授站点为载体来进行运作管理。函授站或教学点其实就是各高校在当地的教学管理辐射机构,一般依托于当地的大、中专院校作用是将高校的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在当地进行复制,方便当地学员报考学习的一个机构,函授站和教学点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必须依托于别的单位设立,并且设立函授站或教学点须经教育管理部门审批。函授站或教学点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学员的报考和学习,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托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设立了20余个函授站和教学点,考生被学校录取后,一般会安排学员到就近的函授站或教学学习当地函授站或教学点的设立可以使大家更方便的学习这样的话,同学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交通费、以及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函授站教学点的设立使广大同学有了学习的便捷途径,使学习是遥远的事情了。由于高校的校外函授站点一般都设有若干专业,函授站点的监管一般都有成人教育学院直接负责,否则会造成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二、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一)模式的选择 当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可能像社会上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那样,有一支包括各学科的专职教师队伍,而必须依托各二级学院的教学力量,并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以免资源重复配置,故而一般采用“职能型”的二级管理模式,即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招生、学籍、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管理、审核等工作,各院系主要负责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学生的日常管理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后勤、党团工作分工协作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这种管理模式有如下优势:一是有利于合理规划学校成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充分调动和利用全校成人教育资源。二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配置学校的办学资源,师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实习条件等,从而保障了成教学生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可以和全日制学生共享资源,这也有利于成教学生的心理满足,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大学学习情境中去。三是有利于充分调动承担教学的二级学院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多种形式办学,提高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大规模的发展。四是成教学()可以从具体的、繁琐的日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解脱出来,有利提高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把握全局、统管全校的成人教育工作,这样有利于成人教育的各项政策、标准的统一,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要实现二级管理的预期目标,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人教育学院具有科学决策和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威信;二是学校中的各教学组织有较高的成人教育积极性和良好的全局观念。管理模式如运用得当,可以有效释放各组织的能量,动员全校的积极性,全方位地开展成教育,促进成教事业的发展壮大。

(二)当前成人教育模式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二级管理模式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许多学校对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二是各教学单位在提供成人教育服务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容易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那套固有的模式去操作,不具有成教特色和针对性。因此,必须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学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办学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理的主体是学校和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权的成人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而成人教育管理对象或客体主要是成人教育的办学单位,即各院系。管理者和办学者是从事成人教育活动的主要角色。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不同的责、权、利。在因此更要明晰它们的不同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是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分配关系。办成人教育一讲质量,二讲效益。效益中有两个


层面,一是社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在两个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是办成人教育过程中更易被看重的内容。职权利的合理分配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分配好职权利,加大激励措施和力度,不仅能保证各办学单位的积极性,相互平等竞争,支持与合作,而且还能保证管理的畅通无阻。

三是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与权利。学校给予成教学()管理全校成人教育的职责的同时,也要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权利。这是因为,成人教育机构是校内成人教育管理主体,应该具有相当的统筹管理权,包括学校成人教育工作总体规划与计划权,对各院系参与成人教育办学的宏观调控和协调权,以及一定的经费处置权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机构在计划、监督、服务、指导、协调和评估等方面的职能。

(三)建立健全成人教育工作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成人教育工作机构。成教院要有职责明确的工作科室,加强内外交流和日常监管。各学院要有专门的成人教学分管领导,配备专门的成教教学秘书和学生辅导员。 2建立各项工作的统一规范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成人教育管理条例》《学员手册》《二级学院管理职责》《函授站教学管理职责》《成人教育分管领导职责》《成教秘书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专兼职教师职责》等。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建立成教育办学的激励机制,奖励办学成绩突出的院系,使全校成人教育管理既保持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和灵活性。

3、健全成人教育分配机制。为调动各方办学积极性,扩大办学规模,学校应创新成人教育财务分配体制,提高办学主体的分成比例,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丁保朗.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分类与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 张淑梅,方茁.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4 [3] 崔立国,胡凤卓. 21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7

[4] 张互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摭谈[J]. 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2

[5] 刘伟辉,陈铖.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7年第2



屈家安(1978—),男,江苏泗洪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职成教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期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项目课题“气象行业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yv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