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蒙古东西部地区方言中、平翘舌问题的研究》,欢迎阅读!

内蒙古东西部地区方言中、平翘舌问题的研究
作者:马洪玲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6期
马洪玲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汉语普通话中平、翘舌音节众多,在内蒙古各方言地区中平、翘舌问题也成为大家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哪些地区平、翘对立,哪些地区平、翘不分,目前还没有系统全面的论著。由于内蒙古地域广阔,方言种类繁多,而且关系复杂,要做到细致地描写平、翘舌现象在方言中的分布及动态,确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过广泛搜集资料,总结多年普通话教学经验,尝试对内蒙古中、西部方言中平、翘舌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研究,以供普通话学习者和教学者参考一二。
[关键词]普通话;平舌声母;翘舌声母;平翘混读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6-0131-0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NGJGH2011071)。
[作者简介]马洪玲,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教师。
汉语的翘舌声母一般是指舌尖后塞擦音、擦音,有的地方也称为舌尖后塞音,平舌声母是相对于翘舌声母而言的,包括舌尖前音和舌面音。平、翘舌声母的区分是汉语方言中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也是划分方言的一个重要区分特征。近十几年来,内蒙古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成效显著,但是语言情况仍旧呈现复杂多样的局面。在内蒙古广大区域内,绝大多数方言里没有翘舌声母,而即使在有翘舌声母的方言里,由于平、翘舌读音类型不一样,同一个字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读音也相去甚远,平、翘舌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内蒙古方言中平翘舌问题恰恰集中在中西部方言中的差异上。
(一)内蒙古中西部方言的基本分区
单纯说北方方言大部分有翘舌声母,西部方言大部分没有翘舌声母无疑是过于笼统的。“东部”、“西部”的说法本身就比较模糊。“大部分”是范围如何确定,剩下的是个别例外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规模?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说,淡出的描述自然是不够的,但若最基础的语言实施都没有描述清楚,要回答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要厘清内蒙古方言的基本分区。
1.东部方言区(东北官话):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东部;
2.西部方言区(晋语):
东片:呼和浩特、集宁、凉城、丰镇及太仆寺旗等
西片: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市及清水河县等。
(二)平翘舌声母正确的发音方法
1.舌尖前音。z、c的发音是舌尖抵住上齿背形成阻塞,在阻塞的部位后面积蓄气流;除阻时在原形成闭塞的部位之间保持适度的缝隙,使气流从缝隙间透出声音。舌头不能向前用力,有点向后缩的感觉,否则容易出现齿间音。
s的发音是舌尖接近上门齿背部,气流从间隙中摩擦而出。
2.舌尖后音。zh、ch发音时,舌头后缩,舌尖靠后向上翘起,紧贴硬腭前端,舌面中呈现出空隙,气流从空隙中透出,舌尖不是向后卷,嘴唇不要向外翘。
sh、r的发音方法是舌身向后缩,舌尖翘起贴近硬腭,形成适度的间隙,气流从间隙中摩擦而出,r发音时声带振动。
(三)东部区方言中平、翘舌声母的发音情况
1.东部区方言中,平、翘舌问题突出表现在平、翘舌混读;
2.赤峰、开鲁、奈曼地区的少数民族及锡林郭勒盟东部个别地区的人,发翘舌音时,舌尖后移,成阻面积过大,发出的翘舌音与普通话要求有一定差距;
3.赤峰等地区的男性在发平舌音z、c、s的时候,常把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形成齿间音;
4.舌尖后音r声母,常常发生变读,最常见的是变读成齐齿呼零声母音节,比如:绕、人、热等;也有的变读成撮口呼零声母音节,比如:荣、容、融等;有时也会变读成“l”声母,比如:扔。
(四)西部区方言中平、翘舌声母的发音
整个内蒙古西部区,除了巴彦淖尔、乌海和鄂尔多斯市有少量的翘舌声母外,其他地区方言基本没有翘舌音,所以平、翘舌问题成为这些地区普通话学习的重点,它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上:
1.没有翘舌声母发音,有些地区即使有,也远远少于普通话的数量;
2.这些地区的人发音时,舌尖不能自然地后移到上齿龈后面,而是翘起到上齿龈前半部,形成缺陷的翘舌发音;
3.与东部区个别地区相似,西部区方言中也有齿间音的现象,但这一点与东部区不同,多数是由于生理缺陷或者不良的说话习惯造成的。
(五)平翘舌声母学习和辨析的方法
1.识记舌尖前后音字。
(1)声韵配合法(普通话ua、uai、uang三个韵母不能与z、c、s拼写,韵母ong不能与sh拼写成音节);
(2)声旁类推法;
(3)利用某些字形辨别字音;
(4)记少不记多(普通话中平舌汉字占平翘舌汉字总数的30%,其余为翘舌音汉字);
(5)利用《zh、ch、sh、和z、c、s对照辨音字表》全面记忆。
2.掌握好发音部位,防止偏前或偏后。翘舌音声母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舌尖贴住下齿背,避免舌尖接触上齿背或上齿龈,发音部位偏前发成z、c、s等音;也可以防止发音部位偏后,舌面中部和硬腭中部接触,发出接近g、k、h的声音。
平舌音声母发音时避免舌尖后端接近硬腭前端,发出的音色近于翘舌音zh、ch、sh。
【参考文献】
[1]张志敏.东北官话的分区[J].方言,2005(2).
[2]侯精一.晋语的分区[J].方言,1986(4).
[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M].语文出版社,2003.
[4]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侯元,等.内蒙古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y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