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阶段分析》,欢迎阅读!

浅谈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阶段分析
作者:王欣欣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0年第06期
【摘要】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8年,他的作品首次被译成英文,从此他的作品便开始在海外传播,本文主要对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阶段
【作者简介】王欣欣(1988.07-),女,汉族,陕西商洛人,商洛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翻译,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8年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开放课题:“ 莫言作品与贾平凹作品在英语国家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18SLWH05)。
《民间音乐》是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优秀作品,1988年该作品被译成英文,成为莫言首部在海外传播的作品,莫言于2012年成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地位。本文主要围绕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不同阶段展开分析。 一、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不同阶段
1. 起始阶段。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在1988年至1991年,这一阶段他的作品在海外传播以短篇小说为主,而杂志是当时的重要传播媒介,由于受众范围较小,因此只是在学术界进行流传。
莫言的优秀作品中,《民间音乐》是第一部被译成英文在海外传播的作品,在此之后,又有11篇短篇小说先后被译成英文在海外传播。由于需要译成英文,因此翻译过程相当于对文本的二次创作,翻译者的专业水平及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将会对作品面貌产生直接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是第一次走向海外,因此当时莫言的作品并没有固定译者,也没有特定的译作文风。在传播媒介方面,当时以报刊为主,《中国文学》便是莫言作品向海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但由于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比较单一,因此难免会造成受众群体的局限性,使得莫言作品当时只能在学术界进行传播,很难进入西方读者圈。
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起始阶段,虽然带有尝试性,但还是颇见成效,在那一时期几乎成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唯一窗口。毋庸置疑,《中国文学》在这一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主要得益于它拥有特定的阅读群体,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提供了良好渠道,虽然莫言的作品未能在大众读者中引起广泛响应,但已经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2. 初兴阶段。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初兴阶段主要是在1992年到1994年,这一阶段传播的作品以长篇小说为主,传播媒介则由报刊拓展到出版社、民间传媒等,寻常百姓也能够接触到莫言的作品,受众群体逐渐扩大。
在海外传播的第一部莫言的长篇小说是《红高粱家族》,在此之后,英国的多家出版社相继对《红高粱家族》进行出版。这一时期所出版的《红高粱家族》,多是由葛浩文先生负责翻译,他在学术界具有颇高成就。对于莫言来说,能够与葛浩文这样的翻译家合作无疑是一件幸事。莫言多次表示,如果没有葛浩文先生的倾情相助,他的文学作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国外学者认可和认知。同时他也坦言道,正是因为有了葛浩文先生的翻译,才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光彩,相比于之前的作品翻译,他对《红高粱家族》的翻译更为满意,正因如此,也使他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
《红高粱家族》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红高粱》并在国外获奖,这对于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1993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英文版,更是增长了莫言在海外文学界的名气。他认为,相比于纸质传媒,通过电影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介绍,传播范围更广,甚至能够对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进行超越,通过画面传递作品内涵,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文字,更加能够刺激读者心灵,且通过电影这样一种综合化艺术形式,能够为古老的文学作品带来生机与活力。
3. 成熟阶段。莫言作品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成熟阶段是在1995年到2012年,特别是在2012年,莫言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这一阶段,莫言作品在传播译者方面呈固定化趋势,在传播理念上具有亦学亦商的特征,传播媒介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 在《红高粱家族》效应的影响下,莫言的其他长篇小说也逐渐开始在国外传播。2000年之后,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几乎都被译介,并相继出版。在这一阶段,短篇小说也不甘示弱,先后被英国和美国出版社出版,还有很多短篇小说被丛书收录,这对于莫言来说,能够展示其作品的完整性。很多优秀作品不仅得到了译介,还是被同一人所翻译,这对于作品传播而言很有益处,主要是因为固定的翻译者往往会更加关注作者的创作习惯,从而更加便于将他的作品及时精准地推荐给海外读者。另一方面,如果翻译者比较固定,对莫言作品有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与作者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在文字翻译上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这样更加有利于海外读者的接受和阅读。
随着莫言作品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其作品传播媒介也开始具有多样化和综合化特征,其中,电影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莫言也参加了很多海外活动,如在国外高校进行演讲,参与国外举办的文学节、书画展等,通过文字之外的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为国外读者提供了一个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和探讨的机会,这样更有助于增进国外读者对于莫言本人的认识和了解,其作品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为国外学者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搭建桥梁。
二、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启示
通过对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莫言作品海外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起始阶段、初兴阶段和成熟阶段。2012年,莫言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事迹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同时也更加契合现代中国作品向海外传播的大趋势。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传播于海外,有助于外国学者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更深层次和更高的文化内涵。而要想将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更好地向海外传播,除了要选择优质的文本内容,译者的文化水平、传播媒介的选择等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来看,甚至决定了作品传播的完整性。通过对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过程进行回顾,可发现在起始阶段基本是以短篇小说为主,传播媒介也比较单一,而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外读者对于莫言作品的认识和了解。而在初兴阶段,随着《红高粱家族》的出版,海外读者对于莫言作品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成熟阶段,不管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几乎都被譯介,而这也从侧面凸显了海外学者对于莫言作品的高度认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从中不难发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要想成功地在国外传播,通常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例如传播媒介、文本优质程度、译者专业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海外传播作品的完整性提供保障,使中国文学作品能够逐渐获得海外学者的认可和关注。 参考文献:
[1]辛红娟,张越,陆宣鸣.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蓝本[J].当代外语研究,2014,000 (002):53-57.
[2]徐明玉.浅谈文学作品外译中的文化表征路径——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034(007):149-15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v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