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的论文

2022-10-30 22:58: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学前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农村,论文
农村学前教育的论文

导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孩子们的启蒙教育,自然对教育者,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也高,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农村学前教育的,欢迎阅读参考。

学前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开端,是学龄儿童身心等各方面开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国有大约一亿多的学龄前儿童,而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儿童在农村。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之大事。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1、普及率低,办园规模小,保教质量低

1)学前教育普及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入园率普遍低于城市,有的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幼儿园,而只是设有一年制的学前班,且只招收五、六岁的幼儿,而三、四岁的幼儿没有时机承受学前教育。

在这些地区学前班也只有一到两个班的规模,儿童入园率很低。

2)办园规模小,硬件设施匮乏。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面积狭小,采光、通风不良。有的园所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教室、宿舍阴暗潮湿;伙房没有卫生设施,连常用的冰箱、消毒柜也没有,炊事员无安康证,工作时不穿工作服,卫生意识淡薄。这样学习、生活环境,直接威胁着孩子们的身体安康。

3)保教质量低下。设施简陋已经制约了保教质量的提高,师资缺乏、素质低,教育观念更加造成保教质量低下。

许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幼师资格证。待遇低也造成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师资不稳定。民办幼


儿园教师持有“三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比例极低。公办幼儿园教师相对较好。但与义务教育段的教师比,依旧待遇偏低。许多优秀毕业生不愿从事幼教工作而是选择了待遇更高、就业更稳定的中小学任教。 2、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低

当前农村学前儿童多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来带,而多数的老人一方面不识字,思想跟不上时代,认为孩子还小,不用那么早读书,因而延误孩子的最正确教育时间,孩子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开发,独立性也差,加上语言环境差,幼儿孩子到67 岁了,还不会讲普通话,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3、农村幼教的“小学化”倾向

目前在农村没有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多数幼儿园都附设在小学里。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开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开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业的安康开展。

1、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普及高质量的幼儿家庭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文化水平,特别要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水平。母亲掌幼儿教育知识多少,是保证幼儿安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进一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 学前教育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起开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建议尽快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以法规的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r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