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2022-12-02 17:29: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欢迎阅读!
乡村,经验,美丽,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村西的汤归湖上,一座廊桥横跨而过,湖畔的绿柳和几排白墙黑瓦、整齐划一的独栋别墅倒映在水中,自成风景;穿村而过的汤归堰边,不时可见涤衣的村妇;杨氏祠堂边的千年古樟树下,七八个村民正坐在长廊里聊家常……

杨砩头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2013年底以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踏实做事,在去年的百日攻坚中,更是全村合力打造和美乡村,眼下的杨砩头已经华丽转身。该村还被列入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

杨砩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仙居最早的古堰汤归堰穿村而过。在汤归堰建成前,下各平原虽有田数百顷,却因无水灌溉,只能种玉米、高粱、粟等作物,而不能种水稻,产量低,赋役重,人民生苦不堪言。当地羊、汲两家有田3000亩,为当地富户,二公心系百姓,为解民众无水灌溉之苦,义舍家财,修堰开渠,历4年堰成渠通,终使下各平原成为米粮产区。传说汤归堰修至后期,羊、汲二公家财耗尽,连羊婆、汲婆及家人的私房钱都捐助出来,修堰后即告破产,堰成时,民众称羊公为“博施”,称汲公为“济众”。今仙居县下各一带已无羊、汲两姓传人。但羊、汲二公舍财兴修水利之功却铭记在后人心中,这也是杨砩头村感恩文化的由来。

其次,让文化贯穿整个村庄美化工程,以文化造景。村内原先有一处被雷劈中的老房子,着火变成废墟。为了怀念羊、汲二公,去年村里将此处改建成羊汲公园。建立感恩轩,种上绿化,铺上石子路,并且在墙面上用3D绘画展现杨砩头村千年来的历史变迁,体现了砩头人饮水不忘开堰人的感恩之情。村内还有一棵需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樟树枝繁叶茂。去年,随着汤归堰的整治,村里又在古樟前的水面上建起长廊,旁边的墙面上,还挂上感恩文化的诗词佳句,供村民歇息的同时铭记感恩。


最后,全村范围内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村内的汤归湖,原本面积只有30余亩,湖底淤泥淤积,湖面浑浊。去年五水共治的号角吹响之后,村两委班子抓住机遇,全力开展汤归湖治理和美化工作。党员们带头,挽起裤管,背上锄头、铁锹,下到湖里清理水草、垃圾等,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全村合力护古堰,在汤归湖沿线种上各种树木花草,现如今汤归湖面积达到了70多亩,湖水清澈,环境优美。还有村内感恩、慈孝文化氛围浓厚,原来村两委每月组织全村慈孝活动2次,每月开展慈孝之星评选1次,每季度对慈孝之星进行表彰和奖励。而现在,村民们早已将这些活动内化于心,经常自发自动在村办公楼前的空地组织各种慈孝活动、亲自活动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f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