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欢迎阅读!
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两者在教育学生成才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是希望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是学校落实班级工作的执行者,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观念时进代变迁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上难免产生分岐和矛盾。可见,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对学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协调处理好与家长教育的关系呢?
一、提高自身素质,取得家长支持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的老师,无疑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会引起人们的爱戴,在行动上得到支持和拥护。因而,班主任老师要树立起形象,才能深受家长欢迎。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家长引起共鸣,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记得前年我班里转来一名女生,长得很漂亮,但是不爱学习。平时习惯也不好,口袋里总是有钱,喜欢买一些花花绿绿的小玩意给同学,让大家以她为中心,还经常与同学闹矛盾。当我发现这孩子这些特别之处,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询问了她家里情况。孩子还是很单纯,她和我说,她的爸爸抛弃了她们母子到南方去了,妈妈现在开麻将室,她每天放学以后大部分时间就呆在麻将室里。了解这些,我心中非常着急,主动找孩子的妈妈谈心,认为孩子长期在那种环境下,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希望家长给孩子换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接受了我建议,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大妈家,由大妈辅导她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习惯只是有所好转,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当孩子犯错误时,我总是找孩子谈话,因为这个孩子缺乏父爱,内心可能比较脆弱,我每次总她谈话,从不批评她,而总是正面引导她,鼓励她,可以看的出,这个孩子渐渐喜欢上我了。当我第二次找孩子的妈妈时,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姑娘认为你比我还好。”她还说:“熊老师,你的谈话让我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我以后不开麻将室。” 并表示,今后要多同老师联系,交流情况,还要了我的手机号码。事后我想:家长能放弃开麻将室赚大钱而去上班,取决于我对她女儿的关心之情,有为学生这一教育消费者服务的基本素质。 二、尊重家长意见,建立良好关系
教师与家长频频接触,由于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班主任老师在同学生家长交往中,要尊重家长,才能建立良好关系。
1、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我班有一名男生,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也不好。父母很少管孩子的学习,一般是爷爷过来管孩子的学习。孩子读四年级了,爷爷也辅导不了,成绩更糟糕了。我想:孩子的学习总是指望爷爷不是长远之计,于是我请来家长,但我没有当面埋怨家长,而诚恳地对他的家长说:“你儿子近来成绩下降,可能是你工作太忙,对孩子关心不够。我想你多抽些时间陪陪儿子,我们共同把孩子的学习搞上去。”这时,家长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在尽心尽责地关心他的孩子,主动承认是自己忽视了孩子的学习的重要性,并表示今后一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事后,他还经常在家校联系本上与老师沟通,了解他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名学生学习习惯好多了,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2、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我总是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这样家长也欣然接受,也愿意和你沟通。
3、 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从而相应地对学校教育做出一些评价,有时甚至是一些尖锐的批评或与事实有出入的。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与家长争吵、争辩。当然,班主任在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具有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由于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家长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难免有点偏袒,这时班主任要有较强的判别能力,冷静分折是非;另一方面,在心理上,班主任对家长的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f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