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摘要:现阶段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本文就基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总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促使其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引言:幼儿园教育改革以坚持幼儿发展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每一个幼儿个性化发展,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
一、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文件政策的必然要求
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面对此种情形,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热爱。 (二)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念与师德等方面,不仅可以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识,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1]。 (三)是促进专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专业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可以替换掉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不合理的课程,保证课程的最优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旧受到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课程设置安排与现实的学前教育职业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全部课程内容之间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整体安排不合理。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不太科学。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注重学生的幼儿艺术技能的教育,而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自然科学素养等关键性课程却少有涉及,不能够体现出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太合理。比如,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少注重语数外、信息技术等传统课程,其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理论和实践课时加起来就仅占50个课时,而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儿歌弹唱、游戏设计课程等在整学期的全部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较大[2]。
(二)课程设置主体不清晰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该专业的学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依据,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象缺乏针对性。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权的位置,上课内容局限于教材,不能够结合当下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课程教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满足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3]。 (三)课程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
目前,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整体情况来看,观念比较落后、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要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课程比较多,缺少新颖的、创新的课程,而且从整体的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围绕着3-6岁的儿童,而对于三岁以前以及残障儿童的教育却未曾有所涉及。这样一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就不能够达到幼儿园教改的标准。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坚持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统一原则
例如在绘画课程里,我们应该细分为具体的几个模块:简笔画、抽象画、剪纸、卡通画等实践课程。设置课程要尽可能地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行为,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努力使该专业学生找到对口岗位[4]。
2.坚持专业化原则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评价教师的基本标准[5]。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就必须坚持专业化原则,提升该专业学生职业理解与认识、幼儿教育知识、环创和游戏设计等专业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职业热情,规范其职业行为,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
(二)选择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 1.提倡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并重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重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首先,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保证他们可以有充分的实习时间来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6]。其次,要对课程内容和课时合理安排。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年龄在3到6岁的儿童。比如说,3、4岁的学生侧重于情感认识的学习,4、5岁的学生侧重于能力的提升,5、6岁的学生侧重于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突出人文关怀和自然科学课程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阶段,教师不仅承担着教育学生说、学、唱、跳等技能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因此,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就要突出人文关怀和自然科学课程,增设相关方面的课程与学前教育内容相结合,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认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问题,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促使该专业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122-127.
[2]王晓成,张佩萍,明延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丛论,2013(08):155-156+158.
[3]李跃文,杨兴国.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师学前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03):135-136.
[4]王和.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才智,2017:161+163. [5]由显斌.浅议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1):144-147.
[6]周婷.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高等教育,2018(10):17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X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