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组织 完成》,欢迎阅读!
企业生存之道—制度与人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在现代经济体制下,制度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中的制度控制可以减少控制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尤其是当人们认同规则并把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的时候,制度控制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从长远来说制度可以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企业内部由于人事更迭带来的振荡;制度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从而可以确保组织的公正;有了制度,人们在处理组织内部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矛盾的时候,就更加有法可依,这样就减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个人恩怨,解决了早期简单控制的问题。所以,制度对于现代企业的运行是必不可少的,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但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很多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却得不到有效地执行。这究竟是为什么?一般来说,制度能否被严格执行取决于制度本身和人两个方面。就制度而言,大致有三个方面影响到它是否被有效执行。第一、制度设计得是否合理。如果制度与多数人的自然需求和想法截然违背,或者与多数人的利益是对抗的话,人们一定想办法逃脱制度的约束。如果硬要执行的化,成本会非常高。第二、制度的制定程序是否公正或合法,或者说是否被人们认可。如果人们参与了规则的制定,他们就会更加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第三、制度是否明确地针对某个目标,即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制度应当有针对性,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组织当中的某些权力部门将制定规则当作自己的任务,忽视了制度的目的性时,就难以保证制度被有效地执行。
另一方面,制度的执行取决于人。在现实当中,即使制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目的性,也无法保证被有效地执行。人是影响制度执行的重要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们对制度的逻辑以及执行制度的必要性的理解。尽管组织中的多数成员具有按照组织要求做事的良好愿望,但也永远有人出于个人的私利或者由于知识的不足,对执行制度的必要性理解不够,从而做出越轨的行动。第二、组织成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个人可能不习惯制度的约束,但如果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和方便出发,因不满制度的约束而不遵守制度的话,制度控制
就无法实现,组织就无法达到目标。因此,一旦个人能够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和利益,牺牲一点小我,考虑一点大我,将更加能够理解并遵循组织的制度。第三、组织的成员应当形成尊重制度和程序的文化和风气,尤其是组织的管理者能不能对执行制度做出严肃的承诺。这一点对于缺乏制度控制传统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
中国文化中的人伦情结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看重人情。人情在中国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要求人们对待熟人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互助互惠。在企业内部,人们在工作中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当有人违反了制度就需要受到批评甚至惩罚。然而,由于顾虑关系、讲究人情,管理者及组织成员就会牺牲制度,遇到冲突时保持沉默或者息事宁人,最终导致更大的冲突。所以,对于关系和人情的注重使得制度落实到某个具体人的身上就得不到执行。
关系主义和人情情结对于制度的执行带来严重的阻碍。然而,现代企业不可能离开制度。企业要推动制度的执行,需要弱化关系和人情因素。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这个目的。第一、在组织里面不要强调个人的背景因素。例如,只要被企业录用的人都是合格的员工,而不要强调个人毕业的院校、家乡等因素。第二、管理者对于员工进行评价时要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个人只要在工作当中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不应当考虑他们在工作之外的行为。第三、在组织内部营造普遍关爱他人的氛围,以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制度控制的问题在当今的企业、尤其是知识企业中更为突出。今天的企业有两大重要的特征,一是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动态,二是员工对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在企业里,非常严密的制度、规则和流程限制了员工的自主性,导致员工个人的活动空间变小。韦伯曾指出,科层制这种建立在高度理性化基础上的安排在带来效率和公正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导致工作的单调、枯燥,制度如同铁笼子,限制人们的行为。一个运作良好的科层制就像一架机器,工作于其中的人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尤其对于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追求自由和自主的员工来说,他们更难忍受严密的制度给他们在企业中的行为所带来的限制。如果单纯依靠严密的制度和规则限制他们的行为,他们将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对抗制度的管制。
企业没有制度会导致员工行为的无序,而有了制度又可能将员工管得过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V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