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情绪心理学》读后感》,欢迎阅读!

《儿童情绪心理学》读后感
我读了《儿童情绪心理学》第八章后,认识到小孩子也是会抑郁。 有数据显示,在8 -16岁中小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为34.57%。中国约有20%的儿童有抑郁倾向,其中,4%为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度抑郁。在大部分成年人看来,孩子都是无忧无虑,即便有些小烦恼,一转身也就忘了,但真的不是这样的。
如果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不愿出门,拒绝沟通,又或是常常无端乱发脾气,情绪状态长期不好,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先别急着教训孩子,他也有可能是抑郁了。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感到伤心和失望,会在被拒绝或是感到挫败时痛哭流涕,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表达,并不需要预防或是干预。但是,当孩子的消极情绪陷入恶性循环,常常表现得易怒、退缩,甚至持续感到绝望时,就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抑郁都有低龄化的趋势,还有一些确诊为轻度抑郁的儿童年龄不超过5岁。有些抑郁是先天因素导致的,但还有一些抑郁是来自悲观消极的思维方式。
童年并不像成年人想得那样,总是充满了快乐的元素,还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的担忧、焦虑和挫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些挫败,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孩子就会把问题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行或是自己不够聪明,但另一些孩子就
会暗下决心,告诉自己以后还要更努力一些。习惯前一种思维方式的孩子,抑郁的概率会更高.当孩子面对挫败时,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和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差别很大。因为是不沟聪明,孩子自己既无法控制也不能选择,而努不努力,却是孩子可以选择,也能够控制的。当失败的原因不可控时,孩子就容易陷入无力、无助的陷阱。心理学家认为,悲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感到无助或是绝望,是抑郁症的来源。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悲观的念头?有时候跟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悲观的人,常常感到无力、无助,孩子也会耳濡目染。还有的父母过度包办,害怕孩子吃苦、受伤,索性为孩子铲平一切可能的障碍,导致孩子缺乏脚踏实地去触摸世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也很容易掉进无力感的深渊,因为他不光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更加没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到。
儿童产生抑郁症状,还与家庭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比如,父母离异或是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冲突不断等等。有些父母会误判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不喜欢跟人交流,只是“性格问题”或是“太淘、不乖”,却从没想过,孩子还有可能是受到了情绪的困扰。所以,孩子的抑郁也会有很大的隐蔽性。
抑郁的孩子通常人际关系都不太好。有时候,抑郁和人际问题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抑郁,所以拒绝跟其他孩子玩,久而久之,就容易遭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U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