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理查德·鲍曼“对话”》,欢迎阅读!

与理查德·鲍曼“对话”
如果想要艺术作品能产生效果并且引起反应,就必须允许观众的存在。德国接受美学家沃·伊瑟尔(W.lsc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一件作品完成之后,为观众接受之先,艺术家就已经预想好了可能出现或应该出现的观众,“接受美学”把关注点放在了观众的交流潜势上。表达与交流始终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诉求,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用角色表演理论说明了,为了维持有效的社会交流,我们倾向于用表演的方式。
表演有许多定义,而本文借用美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的经典表演理论,将表演从一般概念上升为把表演视作为一种“交流现象”来看待。今天,在面对网络这个空前混乱的新技术的时候,在没有办法完全用旧有的对表演者、角色和观众的认知对新出现的表演框架进行判定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重新理解和判别一个表演事件呢?我们又该如何认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新的观演关系呢?因此,本文试图与鲍曼进行“对话”,以表演的交流性作为研究的核心,进而探索当代艺术实践的新可能。本文将通过四个章节进行具体的论证。
首先,作者引用并重新梳理了鲍曼关于表演框架如何标定的经典理论,试图对文中所举的艺术创作案例进行系统的在表演层面上的证明;在第二章中,结合历史上戏剧与影视中关于观演关系的经典理论与案例,提出在网络时代应该将表演“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来理解的逻辑线索,将交流作为理解观演关系的必要铺垫和前提;作为这一线索的承接,在第三章中,讨论了鲍曼所提出的演员、角色与观众的关系,并尝试结合艺术创作的案例,对新观演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着重分析。表演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建构着话语,而观演关系将成为新语境下最为重要的内在结构,将是该文着重讨论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U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