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八大报告心得》,欢迎阅读!

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主题。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
生预备党员,我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学习,并获得如下感想:
十八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过去五年工作的 回顾与十年工作的 总结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十年来国家的巨大发展和人民 生活的显著改善是广大群众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尤其是报告不仅肯定了成绩,而且以异常坦率的 态度谈到了工作中的 缺点和前进道路上的 困难。敢于承认缺点和 困难是党有力量有 信心的表现,是极其可贵的实事求是态度。更重要的是报告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论证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依据,有助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让党清醒而有信心,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前进。
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全文出现86次。新时期以来取得的 一切成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坚持创新精神结出的丰硕果实。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全面体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 开创性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更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解决,必须进一步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把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 位置,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 生态建设等举措都 体现了创新精神。重要的是,这些创新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为基础的,是积极大胆而又高度慎重的,是切实可行的。报告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建立创新体系等,对 创新提出出了具体要求。
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坚持事求是和 与时俱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力量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都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报告提出坚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个必须: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改革开放、保障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等,都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尤其是提出的科学发展等一
系列设想,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更是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政策主张,更加紧密地同中国最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把人民幸福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报告最后提出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幸福美好的未来,必将极大地动员起十三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党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胜利之本。
报告最后强调的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求真务实等要求更体现了上述三个基本精神。总之,实事求是 对待成绩和 问题、以与时俱进的 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开放,解决问题,一切从人民的利益 出发,这三条将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今后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将作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载入史册!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自古青年即为邦之栋梁,国之羽翼,是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毛泽东同志也说过:“青年若鹰扬屠龙之力。”当前,我们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任务日益艰巨,形势亦是日趋紧迫,青年注定将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关注青年,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冲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传统思想束缚,反对和冲破那些把出身、门第等作为用人标准的陈旧观念,强调“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信任青年、依靠青年的良好氛围,把青年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关心青年,必须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抱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创新设立“青年人才论坛”、“千名人才计划”等载体,让更多的“28岁的邓露、22岁的刘路”们为国家所用,切实让青年人才爆发“青春”的力量。
关爱青年,必须要提供保障,仔细呵护,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教育。历史上,孙权劝吕蒙进学导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彰显了对青年人才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值得借鉴学习。
今天,我们不仅要选好用好青年人才,更要建立多项有利于年轻干部提升素质的教育成长机制,不断丰富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
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L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