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方位短语词序在日文与韩文中的对应

2023-05-04 05:3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在”方位短语词序在日文与韩文中的对应》,欢迎阅读!
词序,汉语,日文,短语,文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语方位短语词序在日文与韩文中的对

作者:李镜任 侯怡然 孙杨杨 来源:《学周刊》2017年第17

要:汉语方位短语置于动词之前或之后的规则建立在一个有认知基础的语意区分。在动词之前的语意是指涉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动词之后的语意上是指涉人或物的地点,特别是动作结果的地点。这个区别也呈现在日文格助词で(DE)与に(NI)的对照以及韩文에서esʌ)与e)的对照。这种简明的区分有助于日本、韩国学生,以及其他国家学习者对汉方位短语词序的学习

关键词:词序;方位短语;汉语;日文;韩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21

汉语的词序常有区分语意的功能,如果在分析上能掌握到语意区分的本质作为词序变化的基础,将有助于外国学生学习华语。本文利用作者早期对方位短语词序的语意分析来观察其在日文与韩文的对应,希望这些观察结果,对日本、韩国学生,以及其他国家学生在学习方位短语时有所助益。

英文词序有一个特征,就是可以把与动词有不同语意关系的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phrase)置于动词后面句子末尾,例如:(1I ate spaghetti with meatball. 我们只要把(1)的英文句子翻译成汉语,便能觉察到“with”介词词组有不同的语意:(1’)我吃了意大利牛肉丸面。另外,如果有两个介词词组,也是一样放在句尾,两者可以自由排序。例如:(2 a. He walked from the library to the park. b. He walked to the park from the library. 然而汉语词序的预设值要依循两者的时间顺序,因此(2’b)不合汉语句法,有关时间顺序原则请参见Tai1985):(2’ a. 他从图书馆走到公园。b. *他走到公园从图书馆。也因为英文可以把与动词有不同语意关系的介词词组置于动词后面句子末尾,不同的语意关系会被表面的词序掩盖住。例如:(3John kept the car in the garage.4John washed the car in the garage. 当我们把这两个句子翻译成中文时,它们会呈现不同的词序。如(3’)与(4’)所示:(3’a. 约翰把车子放在车库里。b. *约翰在车库里放车子。(4’a. 约翰在车库里洗车子。b. *约翰把车子洗在车库里。而(3)与(4)的区别在日文则是以NI)与DE)来区分。(3” a. ジョン 車庫 入れました。 b. *ジョン 車庫 入れまし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a. ジョン 車庫 洗いました。 b. *ジョン 車庫 洗いました。

其实,Hall1965)就注意到(3)与(4)在句法上的差异。介词词组‘in the garage’3)句中不能不出现,因此是一个要与动词一起出现的必要成分;而在(4)句中可以不出现,是句中的非必要成分。这个介词词组在(3)句中是动词词组(verbal phrase)的成分之一,而在(4)句中是在动词词组之外的句子成分。因为这个区别,Fillmore1968)在他建立格语法中,把方位格分为内方位格inner locative 外方位格outer locative)。介词词组‘in the garage’在(3)句中是内方位格,在(4)句中则是外方位格

Tai 1985)观察到汉语方位短语置于动词前,其语意是指事件发生的地方,等同外方位格;当它置于动词后,其语意是指物体的位置,特别是动作结果的位置,等同方位格。这个区分有其人类认知的基础,从理论与华语教学来看,这个语意区分不失为一条有用的原则。

本文的第二节观察这个语意区分在中文与日文的对应;第三节讨论这个语意区分在中文与韩文的对应。第四节为结语。

一、方位短语词序与日文DE/NI 的对应 方位短语呈现出以下四种词序情况:

A:只能出现在动词前面(指事件发生的地方)(5a. 他在厨房里哭。b. *他哭在厨房里。在日文,(5a)要用DE,不能用NI

B:只能出现在动词后面(指物体在动作过后的位置)(6a. 雨下在地上。b. *雨在地上下。在日文,(6a)要用NI,不能用DE

C:可以出现在动词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后面,但两者意思不同;前者指事件发生的地方,后者指物体在动作过后的位置。(7a. 他在桌子上写字。b. 他把字写在桌子上。方位短语在(7a)是指写字这个动作发生在桌子上面,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写在纸上或本子上;而在(7b一定是写在桌子上面。在日文,(7a)要用DE,不能用NI;而7b)要用NI,不能用DE

D:可以出现在动词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后面,两者意思似乎没有明显的差异(8 a. 他在床上睡。b. 他睡在床上。这一类的句子的动词包含等静态动词,在认知上动作发生的地点与人物所在的地点无法区分。(a)句与(b)句的区别是焦点focus)的不同。(a)句的焦点是动词,而(b)句的焦点是处所词。因为(a)句与(b)句的动词与方位短语没有时间顺序的区别,因此不受时间顺序原则的制约,两种词序都可以。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从焦点的观点来看,置于动词前的方位短语指动作的地点,而置于动词后的方位短语指动作者的地点。这跟前面所提出的方位短语的两种不同的语意功能也是吻合的。 二、 方位短语词序与韩文'esʌ'/'e'的对应

韩文用에서'esʌ'指动作的地点,而用'e'指个体的地点。如以下例句所示:(9)小猴子跳在桌子上。원숭이가책상위로뛴다. 华语的语感(9)句的比较通顺,韩文的对应也一样,用'ro')表达。(10a.他在床上睡。그는침대에서잔다. b.他睡在床上。그는침대에서잔다.11a. 他在台北住。그는타이베이에산다. b.他住在台北。그는타이베이에산다.

10)句韩文用에서'esʌ',表示韩文的잔다动作的意味比较强。相对地,(11)句韩文用'e',表示韩文的산다动作的意味比较弱。在汉语这两个动词似乎也有这样的对比,所以他在床上睡着他在台北住着通顺。 4. 结语

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方位短语词序有其语意区分的基础。当其指动作发生的处所,要置于动词之前;当其指人或物本身的处所时,要置于动词之后。日文的对应是前者用'DE',后者用に'NI';韩文的对应是前者用에서'esʌ',后者用'e'。我们相信这些观察结果,对日本、韩国学生,以及其他国家学生在学习方位短语时有所助益。同时也希望这个砖引玉的短文能在教学实践中与中介语数据库得到更进一步的印证。 1.共同第一作者;2.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徐靖.“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认知模式[J].语言教学研究20082): 82-88. [2] 张国宪、卢建.“+处所状态构式的事件[J].中国语文2010 339): 483-575. [责任编辑 房晓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5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