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三人效果”与传媒素养教育--浅议“第三人效果”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第三人效果”与传媒素养教育--浅议“第三人效果”研究在
实践中的应用
郝雨;陈迎艳
【期刊名称】《新闻记者》 【年(卷),期】2008()4
【摘 要】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及新闻学教授戴维森发表了《传播的第三人效果》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第三人效果假说”。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 【总页数】2页(P64-65)
【关键词】传媒素养教育;第三人;应用;实践;哥伦比亚大学;不良影响;假说;戴维森 【作 者】郝雨;陈迎艳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06;B023 【相关文献】
1.从“第三人效果”看受众的媒介素养 [J], 王萍;
2.第三人效果视域下中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J], 陈丽君; 田佩
3.感知暴露、感知倾向和感知相似性对第三人效果的影响研究--以青年人对香烟类广告的感知效果为例 [J], 吕尚彬;吴星漫
4.感知暴露、感知倾向和感知相似性对第三人效果的影响研究 ——以青年人对香烟类广告的感知效果为例 [J], 吕尚彬;吴星漫 5.耳机影响听力的恐惧诉求效果及第三人效果研究 [J], 徐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w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