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及监管对策》,欢迎阅读!
![中药材,对策,监管,普遍,目前](/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8.jpg)
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及监管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追求健康和长寿。所以人们对环保及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全球崇尚自然的热潮正在兴起,“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由此可见,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1]。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出现了116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各地的中药材产业开始兴旺,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药材质量问题。1995年4月国家制订了《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于1996年批准在全国设立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药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中药材专业市场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监管对策。 1 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
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在基层,一些经营、使用单位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养护更是令人堪忧。
1.1 中药来源不规范 传统使用的中药多为野生,因受自然环境中温度、湿度、温差、光照、时间、土壤性质、降水量、采收期的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差异较大,故有“地道药材”之说[2]。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的出口量和使用日益增加,野生药材产量早已不能满足使用,现在使用的中药材多为人工种植。随着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高低不同,药农自行选择种植品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每种中药材的地理特有环境、选种、栽培方法、生长年限、采收部位和初加工方法,这样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直接影响了药材的质量,降低了饮片的品质。
1.2 品种混用和人为造假、掺假
1.2.1 品种混用 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加之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同药异名、异药同名现象长期存在。如五加皮有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南五加)、刺五加,而北五加(也称香五加)则为萝摩科植物——杠柳。同物异名的就更多,如大黄,又名将军、锦纹;金银花又名二花、双花;淫羊藿别名仙灵脾等等,不一而足。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加上历史原因和地区习惯用药不同,从而造成不少名实不符的情况。如金钱草,大部分地区用过路黄(又能称大金钱草),江、浙一带又习用活血丹(连钱草药材,称江苏金钱草);江西习用的江西金钱草实为白毛天胡荽;四川又习用马蹄金,也称小金钱草[3]。
1.2.2 人为造假 药材市场混乱,多渠道经营,全方位开放,以及在回扣、让利销售等利诱之下,一些不法分子将不合格的伪劣、掺假药材大量混入市场。其中一些名贵紧缺的品种假劣现象尤其严重,如麝香、牛黄、人参、天麻、冬虫夏草等。
1.3 炮制不规范,加工炮制不当 炮制是药材在应用前必需的加工过程,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饮片的药效。目前,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原药材修制不得法,致使饮片中非药用部分比例过高。二是饮片切制不规范。饮片加工应严格按照规定切片、段、块、丝等,切制方法不同,药效不同,如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斜片、厚片等。三是饮片炮制不得法。如以炭形式入药的杜仲炭、大黄炭等,炮制易过头,丧失了应有的药性。四是不按规范操作。如加工天麻按规定是用蒸的方法,而现在图简便都用煮的方法,造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1.4 包装材料单一,标签不规范 饮片的包装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都未引起重视。用麻袋、化肥袋、塑料编织袋包装饮片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饮片受到污染。另外,饮片标签不规范,集中体现在“规格”和“产地”两项不符合要求,缺项情况比较普通。有些饮片包装上的标记竟然是厂家自定或是销售商自己填上去的。饮片一旦拆包零售,更无从知道其来源和质量。
1.5 贮存、保管不善,条件简陋 一些企业只是将饮片用塑料包装,甚至不封口摆放在货架上,也不分类存放;仓库房设施简陋,无防尘、防虫、防潮、防鼠设施,无通风和温湿监测调节设备,地面潮湿、虫蛀,降低饮片质量。
1.6 大量使用和添加化学添加剂 很多药材为了外观好看和防虫,大量使用硫磺等化学防虫防腐剂和着色剂,不仅改变了药材的功效,而且有可能使药材含对人体有害物质。 2 原因分析
2.1 传统的用药习惯导致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 某些中药管理者特别是老中医们,他们抱着传统的观念认为:蛀药不蛀性;串斗、漏斗是平常现象;至于中药标签没有正名正字根本就是个小问题……正是这些错误的观点、认识,导致这些经营、使用单位疏于中药饮片购进后的质量养护管理。
2.2 对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精神理解不深,重视不够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很大部分经营、使用单位对药品特别是中药饮片的管理不重视。具体表现为对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精神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没有履行相关的质量管理义务,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贮存养护不按照要求规范操作。由于过去药品行业方面的管理比较松散,质量方面只要不卖假药就行了,因此经营者对新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质量管理措施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充分,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3 经营、使用单位仅考虑经济利益,导致中药饮片质量难以保障 一些经营、使用单位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愿将发霉、虫蛀、污染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进行处理,还继续卖给消费者,从而导致销售、使用的中药饮片质量低下。另外,一些经营、使用单位为获取最大的利益,心存侥幸,从不具备经营(批发)资格的不法商贩手中购进中药饮片倒入药柜,执法人员检查时应用正规的票据和购进验收记录应付。 3 对策建议
3.1 首先要从源头把好关 解决名实混淆、科属品种混乱问题。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进行资源调查和品种鉴定,做到一药一名、名实相符,切实解决品种混乱问题,并注意发展地道药材,保障市场供应,以及药材品种的纯化、优化和选育,规范化栽培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2 抓好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 加强对供货单位资质的审核,购进记录、销售记录必须填写完整;加强对不合格品的追踪,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对无证经营、从非法渠道进货以及售假的处罚力度。
3.3 加强中药饮片包装、标签的监管 严格按《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管好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并加大对饮片包装、炮制、经营的不规范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饮片质量[4]。
3.4 加强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提升从业人员的水平,实行上岗考核准入制度。提高识别假劣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技能,杜绝售假、用假的现象发生,促进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步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
3.5 继续加大药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宣传国家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管理有关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并帮助经营、使用单位从根本上改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面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管理和质量第一的新理念,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1]张敏,孙利华,金泉源.改进中药材生产流通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24):1852.
[2]袁金文.浅谈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和对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6):611.
[3]张克,吕兰薰.对影响中药材质量问题的剖析[J].陕西中医,2002,23(7):645. [4]薛漓.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分析[J].华夏医学,2004,17(4):61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t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