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进过校门的素质教育随笔

2022-10-27 03:16: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未进过校门的素质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未进,素质教育,校门,随笔
从未进过校门的素质教育随笔

杜马斯然辞职了,开始她10年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间隔年,此时xx7月,她25岁。

你没猜错,她13岁就开始工作了。如此随性与她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杜马斯然没有上过一天学,纯粹靠家庭素质教育的营养开花结果。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的父母任职高校多年,深谙教育体制的缺陷。他们坚信,教育孩子和创作艺术品一样,材质决定方法,而填鸭式的教育,填充了知识,但桎梏了灵性,这是他们不能承受的。所以,女儿出生后,夫妇俩双双从高校辞职下海,到广东顺德安家,让女儿在家读书,随缘就教。

看似放养的“在家教育”也是有规矩的,不能做的事绝对不允许做,“这是做人的底线。”斯然小时候特淘气,经常爬树翻墙,舞刀弄剑,只要不危及平安,父母都不会反对。一次,7岁的斯然跟着父母到朋友家做客。斯然跳到主人家门前的鱼池里,怀里紧紧抱着一条大锦鲤,她正使出浑身解数不让它挣脱。“啊……”主人不由自主地发出叫声,这可是他精心喂养多年的宝贝。斯然哪懂这个,正得意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战果。一向宽容的父亲拉下了脸……那天回到家,极少动武的父亲对斯然一顿狠揍。这次挨揍让她懂得了“不能乱动别人家的东西”,她现在是个界限感很强的人。

杜马斯然13岁半时,来到广州,寄住在父母的一个朋友家,父母觉得是时候让她到社会中去历练了。白天,她随这家的阿姨去杂志社上班,晚上回家,跟这家的叔叔学习古琴。后来在一家名为《生活速递》的杂志社,斯然跟随家居栏目实习3个月就能独当


一面,接手家居栏目。不久,她又接下了《人物》栏目的采写任务,周旋于画家、设计师和现代舞者之间。

让一个小孩子去采访,受访者会有何感想?杜马斯然从思想素养到为人处世的成熟让部的前辈们彻底叹服。有人向杜马斯然讨教:小小年纪何来的底气?杜马斯然嫣然一笑:“多读书呗!”原来,在家上学的她,5岁就读完了四大名著;电视上热播《还珠格格》,她的床头就会出现一本《还珠格格》;播放《雍正王朝》,妈妈就带她去买二月河的系列小说原著,然后一起畅谈读后感。而父母和朋友们谈论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社会问题、商业经营时,从不回避小小的她。她在一边安静地听着,看似心不在焉,偶尔冒出一句却让大人惊叹不已。就在这样的熏陶式教育下,杜马斯然慢慢打造出“三观”。长大以后,斯然切身感受到,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塑造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这比传授知识、技能都重要。 而让家长们咬牙切齿的青春叛逆期,在杜马斯然身上也不见踪影,原因很简单:“我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低,只要我开心就好。他们也不要求教育的回报。从来没有逼迫,何来叛逆?”

在杂志社工作了两年,斯然决定开始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间隔年,读书学习、游历充电。

斯然的完全独立也从这一年开始了。“那是你的生活,你自己做主。”父母从不干预她的决定,他们有自己的事忙,除非她来请教。不到16岁的斯然一个人住在广州,不工作时父母每月给她500元生活费,在xx年,这只够最根本的开销,可父亲从来不问她够不够用。

17岁,斯然应聘进入佛山电视台。她筹划过大型真人秀表演,做过谈话节目、美食节目、娱乐节目,还开过电视台的线下实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l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