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欢迎阅读!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基层性。第二:独立性。第三:自治性。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居(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尽管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可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应属于居(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
对于工厂、农业、学校等基层组织,需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上海工会坚持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把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作为扩大基层民主和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主要载体。各级工会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全市各区县局(产业)普遍制订了实施细则,促进了民主管理的不断加强和深化。
比如说,在公有制企事业中强化职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重大改革决策实行职代会预告制的达90.9%,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实行职代会表决制的达87.3%,对民主评议信任率达不到要求的干部实行了免职建议制。在非公企业中探索民主管理有效途径,试行职代会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社区、工业园区等建立区域性职代会,一些非公企业还探索实行了共商会、职工管委会等职工民主参与的新形式,扩大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全面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实施面达到86%以上,部分非公企业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等不断得到落实和完善。全市三分之二的职工代表接受了民主管理业务培训,增强了民主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
基层民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要真正发展基层民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层民主落实好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百姓就会心顺气畅,这必将有利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二6 朱晶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a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