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围绕项目抓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 》,欢迎阅读!
![创先,党建,围绕,项目,发展](/static/wddqxz/img/rand/big_88.jpg)
围绕项目抓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
作者:王克荣
来源:《新长征》 2011年第8期
我们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党委紧紧围绕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仅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覆盖,而且通过发挥创先争优的带动引领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调动党员和员工积极性,只用15 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千万吨炼油项目6 套主体装置及18 个配套项目建设,40 天时间全部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终于用能源消耗不增、污染排放不增、员工总量不增、土地使用不增的“四个不增”和建设速度最快、开车时间
最短、工程质量最好、投资最省的“四个之最”,把梦想变成现实,夙愿得以实现,为吉林石化推进炼化一体化进程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接收、加炼俄油,实施炼油业务整体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创造和谐环境,切实发挥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的思想保障功能
千万吨炼油项目建在我厂,是国家对吉林石化和炼油厂的信任,同时也是对吉林石化和炼油厂的考验。这既是一个关系吉林石化发展的引人瞩目的重点工程和一个更现代、更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次企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此,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干部员工要牢固树立“三高”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全面增强党组织在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中的思想保障作用。
思想保障,目的清方向明。我们组织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千万吨炼油项目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工程建设的艰巨性,通过工厂局域网、宣传板、《工作简报》和自制电视专题片下发教育光盘、举办图片巡展等形式,强化舆论导向,部署推进措施。党群干部深入工地、车间,讲形势、讲任务,在员工中树立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的建设意识,使员工做到了“四清”:即形势任务清、工作目标清、发展方向清、措施办法清,有力的宣传舆论氛围,增强了员工建设精品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标保障,标准高责任重。从千万吨炼油项目建在我厂之初,我们就把“2010 年10 月实现千万吨炼油装置一次开车成功”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确立起来,教育大家瞄准国际、国内和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追求一流,追求卓越。与此同时,针对工期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的实际,创新管理机制,以超常规的努力,周密组织,全面推进基本建设和生产准备的规范化、精细化。工厂成立了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6 个专项小组。按照吉林石化公司下达的施工、安全、试车、投产等各项指标,深入做好任务和措施的细化分解,层层落实,检查督促,指导帮扶,提升科学管理能力,确保施工与生产有序推进、平稳受控。
特别是用签订责任状的办法,层层包保,一级对一级负责,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文化保障,有传承有创新。吉林石化公司“严细实快”作风和炼油厂建厂初期形成的“小南沟”精神,一直以来在工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千万吨炼油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以打造优秀团队为目的,把安全理念、质量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促其转化成合力攻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突破。厂党委进一步把传统的“小南沟”精神,重新提炼并明确为“团结进取、不畏严寒、拼搏奉献、为国争光”。一方面,组织力量深入车间进行入脑入耳的“小南沟”精神的宣讲;另一方面,通过“建基地展示传统、编教材灌输传统、讲故事追忆传统、拍宣传片再现传统”的办法,弘扬吉化作风,振奋斗志、提升士气。借助纪念建国60 周年之机,举办了《榆树沟放歌》大型红歌会;结合建厂40 周年,开展了“五个一”文化工程,即撰写一部厂志、编辑一本纪念画册、建设一个厂史展馆、编写一本纪念文集和拍摄一部专题片,用“五个一”的文化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展示工厂40 年的辉煌成就,为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打造一个发扬传统、凝聚人心、和谐向上的氛围。
二、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内在推动功能
我们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放在基层党支部,精心设计了既符合党员岗位实际,又体现党组织活动特色的活动载体,保证了党员干部人人参与,把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劲头凝聚在“干”字上,确保了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平稳受控。
建立适应项目建设的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建立完善“党员意识强化机制、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党员自我约束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员评价机制”等5 个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以“导向”和“激励”为重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全面推行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及时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总结布置阶段性工作。二是对党支部工作实行责任目标管理,使基层党支部都能建立并自觉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约束力强的工作程序,不断促进党组织自身建设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持续开展“温誓词、履承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在重温誓词中净化党员心灵,在履行承诺中加深党员职责。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的15 个月里,全厂党员义务献工达8000 多小时。
开展“进千家门,暖万人心”活动。我们把日常帮扶和节日送温暖相结合,一年多来,先后走访困难员工491 人次,发放救济款39.28 万元。对大病、特困员工坚持送温暖日常化管理,每月及时送去组织的关怀。在后勤保障上,食堂员工每天早、中、晚、凌晨4 次送饭到现场,满足4000 余人次的就餐需求。会战高峰期间浴池24 小时服务,夜间增加通勤车频次,后勤保障全天候服务到位。开展“建精品工程,育优秀团队”活动。厂领导亲自登台为党员干部讲廉政党课。组织47 名项目管理人员签订“阳光工程”廉洁自律承诺书,切实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与项目建设的6 个乙方单位签订了《阳光工程八不准承诺书》。我们还抓住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以“效能监察”为重点,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落实《廉洁自律承诺书》,狠刹“四股歪风”,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施工质量、废旧物资处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做到举报和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三、培育员工队伍,切实发挥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的素质提升功能
千万吨炼油项目是现代炼化技术的生产实践,机会难得,时不我待。利用这一机会全面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关系到眼前,更是工厂长远发展的百年大计。为此,我们加大全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和员工队伍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人才培训与创先争优活动齐头并进,共同推进。
不断创新“大练兵、大比武、评状元”活动。我们把“装置首席操作员”、“辅助装置岗位排头兵”、“五好岗位”评比与日常练兵比武有机结合,提高操作技能比重。通过模拟操作、每日一题、应急预案演练、“双休日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达到了“设备性能一清二楚、仪表控制熟练精确、工艺流程全面掌握、操作参数准确无误、事故处理正确及时”五项全能标准,工厂对在练兵比武大赛中获胜的人员进行重奖。同时,我们还以提高“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四种能力为重点,完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机制,重新确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通过定期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全面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深入开展“双五”工程创建活动。我们坚持把镜头对准一线员工,积极营造倒班工人光荣、一线工人一样有出息的氛围,培养选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续倒班25 年的工人党员王忠伟,全国“三八”红旗手、一线分析女工于建红,吉林石化公司十大金牌工人蒋绪忠、李艳,全国巾帼建功立业示范岗、分析车间水质分析班等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对全厂员工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工厂已有23 名员工在国家和中油集团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有5 名员工在吉林石化公司连续三届的“十大金牌工人”评比中获此
殊荣;2 名员工当选吉林石化公司新时期“四种”精神代表人物,工厂内形成了奋发进取的典型群。厂党委通过报纸、电视、工厂局域网、举办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营造了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项目建设和安全平稳生产。厂党委还结合安全生产需要,在“五型”班组建设中大力开展“查隐患,当卫士”、“献良计,做贡献”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全厂干部员工共查出各类隐患125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268 项,全厂90%的班组创成了“五型”班组。目前,在炼油厂,获得最高荣誉称号的是一线员工,享受待遇最好的是一线员工,提拔最快的也是一线员工。
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千万吨炼油装置已在群山环抱的炼油厂巍然耸立,成为吉林石化公司和炼油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工程。
??(作者:中共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田家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R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