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教师党员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2023-01-07 19:2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索高校教师党员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欢迎阅读!
成才,党员,引领,探索,高校
探索高校教师党员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俞兰芳,田晓彦,章江燕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3



俞兰芳,田晓彦,章江燕

(绍兴文理学化学工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高校教师党员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广大高校教师党员应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坚定的理想

信念、规范的日常行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教学风气启迪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教师党员;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43-02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就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应是教师队伍的先进分子、优秀分子,高校教师党员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党员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身处教学科研与管理第一线,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要对高校教师党员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探索和试行,广大高校教师党员应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规范的日常行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教学风气启迪大学生,保障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体现党的先进性,真真正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教师党员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中

当今中国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各类思潮跌宕起伏,高校教师党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必须自己拥有正确的“三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古人云:“政者,正也,己不正,焉能正人。”高校教师党员只有坚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和腐蚀,承担起当代大学生思想先驱者的角色。

1.做好基础道德教育。基础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体现大学生素养和形象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教师党员应主动参加大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以时政热点、形势政策、主题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组织开展基础道德教工程,以身作则,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培养大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目的。

2.抓好主题教育和典型教育。高校教师党员要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形势政策课、主题党日活动、团日活动、毕业离校教育等主题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分析国际国内重大时政,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大学生先进典型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教师党员要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大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同时注重挖掘精神内涵,提炼


精神财富,让其成为广大学生可学可用的支点,使大学生形成自觉向典型学习、积极向典型靠拢的良好氛围。

3.引领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个有力支点,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青年学生中倡导爱和奉献,有利于构建良好友善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序的社会环境。教师党员要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中奉献光和热,同时提倡当代大学生志愿奉献,带领当代大学生实践奉献,在志愿服务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自我价值。

4.创新教育载体。面对新形势,高校教师党员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充分挖掘新媒体手段,加强网络建设,依托网络,利用飞信、QQ、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学生教育,使思想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收到实效。利用新媒体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使高校教师党员的教育引导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去,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处。

二、高校教师党员融入到大学生日常行为的修炼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党员,更应该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全面育人的关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怀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把教育融入到日常行为的修炼中去,在日常中影响大学生,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

1.践行全方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本科生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创新,打破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互分离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大学教育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教师党员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扮演好本科生导师这一角色,不仅在学业上加以指导,更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身正为范”,经常深入学生课堂、深入学生实验室、深入学生寝室等,和大学生实现充分交流沟通,指导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好大学生的行为导师。

2.参与学生活动。学生集体活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日常课余生活的浓缩,是展现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平台和载体。教师党员要主动指导具备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活动中深入展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表率作用,使学生不仅于活动之中展才能,于细微之处显风采,更能在其中长才干,进一步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参加重点结对帮扶。开展教师党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发挥教师党员在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一名教师党员联系一个学生班级、一个学生寝室和一名以上困难学生,给学生一句终身受益的话,召开一次有针对性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思动态和学业就业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困难,解决疑惑,在日常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业就业等提供指导和服务,助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三、高校教师党员融入到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中

知识是先进文化的火车头,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动机。专业素养和能力是检验大学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筹码。教师党员唯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做终身学习的模范,才能与时俱进,掌握全面、全新的知识,从而增强引领时代潮流的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因而教师党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带领大学生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R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