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春江花月夜》教案》,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国乐,上册,音乐人,飘香](/static/wddqxz/img/rand/big_83.jpg)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箫鼓》。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定名为《春江花月夜》。本课选取的是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版本,一共八个乐段组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蝶”“水云深际”“渔舟唱晚”“回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 各乐段在乐曲主题的基础上,采用了“换头合尾”“鱼咬尾”等创作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意境细腻入微地展示了生动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隽永典雅的风采。 二.教学内容 欣赏《春江花月夜》。 三.教学目标
记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在复习巩固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及“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同时,能够了解“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道彭修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多媒体图片,从画面景致引入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 )介绍作品背景及作者 原名《夕阳箫鼓》 (琵琶独奏曲) 后改编为《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 作者:彭修文 “中国民族交响乐之父” (三)视唱乐曲主题,分析调式 1.视唱旋律
2. 观察结束音,分析调式,排列音阶
(四)分段欣赏
1. 江楼钟鼓(引子+主题)
引子部分用了哪些主奏乐器?(琵琶、箫、古筝、大鼓) 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黄昏时江畔秀美的景色) 主题音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鱼咬尾) 2. 月上东山
主奏乐器是什么?(琵琶、笛子、二胡)
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音乐跳动,活泼,情绪欢快,让人联想到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 3. 花影层叠
前6小节:缓慢、优雅、恬静
后面4个短句:摇曳、层层叠叠,按五声音阶逐级下降 4. 水云深际 古筝模仿水波流动 5. 渔歌唱晚
思考:这段音乐使用了什么乐器?穿插了什么乐器?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6. 回澜拍岸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M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