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欢迎阅读!

浅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王晶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9年第1期
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在物质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今天,要想达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则需着眼人民心理层面的需求。心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同时间、地域人民心理感受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科学地认识人民心理并掌握其行为的规律。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服务社会治理、保证人民生活环境的稳定与和谐,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水平所面临的挑战
(一)民众普遍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以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工作有待加强。由于民众大多缺乏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畅达渠道,因而容易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次,大多数人对如何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还存在误区。失独父母、空巢老人、流动儿童、长期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焦虑、抑郁等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专业疏导,刑满释放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戒毒人员、信访户等没有建立相应的心理预警机制。此外,大多数人对心理行为问题人群和精神障碍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
(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在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考核取消之前,已有部分人群通过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了认证资格,但由于渠道复杂、缺乏资质审核和监管机制等,真正有能力开展心理服务实操的人员并不多;专职社会工作人员中,接受过系统的心理专业培养、科班出身的人员也比较少,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良莠不齐,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高等院校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数量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三)志愿者服务配套工作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乏全面志愿的意识和精神引导,长期从事和致力于志愿服务的人群数量较少,现行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也使得志愿服务由于缺乏专项经费的支持而难以按国际通行的志愿服务方式来运行。再加上受机制、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一些零散的心理服务志愿组织未能形成合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多数有意从事志愿服务的个体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参与到日常的个案心理服务中去。
(四)社会心理服务配套体系不完善
制约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缺乏适合市情和民情的本土化理论、方法和服务技术,社会实践也不够充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J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