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推广科普阅读,促进自主学习》,欢迎阅读!
![科普,自主,促进,推广,学习](/static/wddqxz/img/rand/big_88.jpg)
推广科普阅读,促进自主学习
作者:黄飞凤
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18期
摘 要: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而科学教材更新的速度明显滞后,日新月异的新的科学概念或规律不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地指导学生开展科普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普阅读;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147-01
科普读物相对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说,阅读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大人的幫助与指点,而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技术人员,责任更大,自身更应该了解科普作品,知道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并且能够引导孩子阅读。科学课中的科普阅读需要用科普材料设疑激思,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教师应对科普材料精心加工,引导学生进入“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状态,并且能够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关于教学策略,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巧用科普故事,迸发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新授教科版六上科学的《杠杆的研究》一课时,可以引领孩子阅读关于阿基米德的一个故事“我要移动地球”,孩子们很惊讶:人的力量那么小,怎么会撬起整个地球呢!带着好奇的心情,孩子们非常认真地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情况。课后组织学生讨论: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学生的答案很有趣:有的说:“不能,因为阿基米德已经去世了,而史书也没有记载他撬动了地球。”有的说:“很遗憾,他没有找到支点。”有的说:“他找不到一根足够长的棍子。”
科普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看一个故事,或者是看一则材料,而是引领孩子进行更好地课堂探究,活跃思维,迸发思维的火花。 二、巧借教学内容,激发课外阅读欲望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科学课堂中,仅仅约5分钟的科普阅读引导,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整节课都用于科普阅读交流,也仅仅只有40分钟,如果一个月用一节课用于科普阅读交流,一个学期也只有4节课。因此课内科普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阅读潜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H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