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15回读后感》,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static/wddqxz/img/rand/big_131.jpg)
三国演义15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15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15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15回读后感
当刘备说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句话,我很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直以为,刘备是仁德君子,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己任。但是这一句女人如衣服,让人寒心。
只觉得这句话充分暴露了刘备的虚伪还收买人心的功夫,不动声色间让张飞这个直汉子再次感动的血脉喷张,誓死效忠。
不过话说回来那个时代女人的地位确实不怎么高,以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一位 古代的枭雄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怀着些许的腻歪,些许的释怀,些许的失望,我继续往下看 一直到那位耀眼的甚至有些刺目的江东小霸王登场,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孙坚是在自己最具雄鹰姿态的时候,骤然殒落的,年仅三十七岁。虽然手下兵士众多,但孙坚体内无疑充盈着一股独行侠的血液,相信生命来自神授(孙坚的出身,也曾被人附会出一段"山海经"来),所以他竟然匹马孤剑地追杀强敌,终于在一个无名山脚,寂寂惨死,"谁知霹雳火,落地竟无声。"孙策死时不仅更年轻,才二十六岁,死前的姿态也许比阿父还要矫健壮美。曹操对他的称呼是"狮儿",对他的评价是"难与争锋"。生活中的孙策除了可能比父亲更具幽默感外(陈寿说他"好笑语"),在孤胆英雄气上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太年轻了,如此妙龄而竟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绩,谁都不敢展望他的未来。所以,天命适时地显示出其揉乖违、和谐于一身的结果出来:孙策只能和他父亲一样,接受横死疆场的恶运。两人既然都是那么无敌天下,无人能正面相抗,所以死在远远射来的暗箭之下,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国中名将无数,气质万千,却偏偏叫两个很有意思的大将相遇了:还让他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美美地斗了一常于是打者尽兴,“看官”更是过瘾。-----没错,我说的就是孙策和太史慈。
《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一段的原文是这样: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马。正行过岭,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策回头视之,见两匹马飞下岭来,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横qiang立马于岭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哪个是孙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车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策笑曰:“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
不知道孙郎第一眼看见太史慈是什么感觉,我想大约是诧异之余,还微微有一点觉得有趣:不知道眼前这个初出茅庐,又基本上单qiang匹马的小子究竟有什么本事敢夸口要捉自己。这一“笑”充满了戏谑的味道。此时的他,大概是没怎么把对方放在眼里,随行的十三骑大约也是好笑好奇多过紧张担心。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自觉被忽视的太史慈一声怒喝:
“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纵马横qiang,直取孙策。策挺qiang来迎。《三国》中极有意思的一仗就这么开始了。
谁料两人竟然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原地战了五十回合,太史慈诈走一段路程两人又战了五十回合,竟仍然是不分胜负:
“第一qiang搠去,慈闪过,挟住qiang;慈也一qiang搠去,策亦闪过,挟住qiang。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到哪里去了。两个弃了qiang,揪住撕打,战炮批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得短 ,慈亦掣了头上的兜 。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摭遮架。”
看到这里,恐怕是人人不禁莞尔,这哪是割据江东的霸主,勇冠三军的名将,分明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有关于这场战斗的介绍,虽然只寥寥数字,不过大约说了它的真实性。这一仗,大约发生在孙策初辞袁术之后不久,公元197年左右,这一年孙策和太史慈都只刚过二十。
史书中对孙策性格的描述不多,只说他“好笑语,性阔达听受”,意思说白了就是比较随便,喜欢开玩笑。想象中的他该是淳如玉的,有好勇斗狠的一面,亦有纯真温善的一面;有时候又有些任性,痴气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D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