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论文

2023-01-12 18: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中职,学前教育,学校,论文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理学论文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1.学生学习目的不相同,学习的主动性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喜欢学教育专业,喜欢小孩子,对幼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因此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有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兴趣甚至对小孩子十分反感,但在家长的坚持下才不得不选择这一专业的,因此她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充满敌意,说主动学习,就连必须上交的作业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

2.学生缺乏教师的认可,自信心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一直以来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也是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继续升学而不得不就读中职院校的。她们往往认为自己天生就不聪明,无法在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因此不会用心读书、学习知识。 二、教育理学课程的特点

1.理学是一门涵盖多种专业领域的科学,其研究涉及认知、行为、人格等多方面,目的是为了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2.教育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同时还有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

3.教育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相对实践课来说,显得枯燥,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会接触到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因此,她们常常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理学教学策略 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中职生现状和教育理学课程特点及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如下策略:

1.启发式教学策略。填鸭式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就长期效果来看优势远不如启发式教学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一种方式是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写出在你心目中小孩子有哪些独特的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既可以了解到她们对问题的认识情况,又可以调动她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另一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开发区同时训练了她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例如,在讲解时间知觉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新入园的孩子哭着问你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时应该怎样回答。这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大多积极动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我问:小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该怎么回答?学生答:妈妈四点钟下班。我问:小孩子继续问什么时候到四点钟,又该如何回应?学生答:“……”此时,学生没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引导道:小孩子对于时间概念并不清晰,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们有时间有大致的概念呢?学生们答道:他们熟悉的事情。随着引导和讨论,学生们最后得出了吃完晚饭妈妈就来接你回家这个比较恰当的答案。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讲授法是在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解往往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的特点,比起传统的讲授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学生实践经历较少,幼儿的了解不够,只依靠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她们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况,笔者播放过一部叫做《幼儿园》的纪录片,该片呈现出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在看过此片之后,很多学生表示之前对于幼儿幼儿园的认识存在误差,通过看片自己对幼师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表明了自己会避免片中老师的错误做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在扮演不同角色(幼师或幼儿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幼儿的各种想法、反应。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学习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她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讲授幼儿的气质类型时,笔者先介绍了气质的概念、类型和代表人物。然后将学生们分成四个小组,让她们根据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典型气质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类型)。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变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她们积极思考,共同讨论,更好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Aa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