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声声慢》学案1(语文版必修3)》,欢迎阅读!
《声声慢》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 2、体会叠词运用的妙处 二、知识回顾及积累:
1、李清照,号“ ”,作品集“ ”, 派的代表人物。 三、阅读与探讨: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的大体意思。 四、品读全词,回答问题。
1、全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话?体现了那种感情?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前人对李清照连用十四个叠字评价非常之高,说是“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认为表现了词人无尽的愁绪,你认为好在何处,试分析具体诗句?
体会下列诗句叠词运用的妙处: 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刘驾的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 《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还有“行行重行行。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声声慢》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的?
4、全诗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比较阅读
《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六、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七、拓展延伸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 1.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莲:表达爱情。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寒蝉:悲凉。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二)鉴赏诗词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和“炼字” 如:《望海潮》中的“形胜”“都会”与“繁华”有牵引全词的作用。如《雨霖铃》的“伤离别”有直接点明感情的作用。《醉花阴》与《声声慢》里各有一“愁”字。这些关键字句,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诗眼”,要细心品味的。至于那些用词精准,表达技巧独特的炼字就更值得斟酌了。如名词的使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数量词的使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动词的使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叠词的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鉴赏时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渲染、联想等。 4.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复、对偶、拟人等。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6.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3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