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以叶圣陶童话为例

2022-08-17 23:2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以叶圣陶童话为例》,欢迎阅读!
叶圣陶,儿童文学,文本,童话,策略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以叶圣陶童话为例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以叶圣陶童话为例



语言新探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 ——以叶圣陶童话为例 刘晓静榆林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文学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儿童文学属于文学范畴,但其翻译重点在于透明性。目前,在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标准上译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选取源语文本,目标读者及翻译目的三个变量,为儿童文学文本翻译的标准。笔者结合叶圣陶童话作品的英译,将儿童文学作品在翻译情境下分为语言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审美因素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了翻译策略在儿童文学作品英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叶圣陶童话

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更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童话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从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五四文化运动后,受大量译入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中国儿童文学被正式提出,作为独立的文学领域被探索和发展,普遍称之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相比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基于译入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上。少量优秀的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大多被忽略,鲜有涉及本土作品英译输出。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参照遵从文学翻译原则。但由于儿童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被边缘化,受到的关注度低,译者在翻译时很少考虑到此类读者群的特点及其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标准。实上,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其主题,结构与语言风格上都与成人文学大有不同,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牢翻译的所有要素。在此基础上,本土作品的英译输出才有可能。笔者认为,儿童文学的翻译应根据翻译的具体文本,读者群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制定具体的翻译策略。 一、儿童文学文本翻译的选择标准

儿童文学当然是文学。但儿童文学有其自身特点: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陈子典,2003 43)尽管此类作品的受众是儿童,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却是由成人来完成的。在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中,译界也遵循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前者要求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且原文文化特色受到目的语的文化规约;后者则要求保留源语语言的形式特色和文化因素(刘艳丽,杨自检,2002)。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

1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以叶圣陶童话为例

我们当然无法只遵循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操作,必须同时考虑到原文和译文,尽最大程度的将二者平衡。正如杨绛先生曾指出的:译者是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读者(199866)”。本文将结合译者翻译目的,受众接受和源语文本三方面标准来衡量确立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文本中的翻译应用。

()译者翻译目的

由德国功能派理论学家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加忠诚原则。其中首要原则为目的原则,即翻译应按目的语读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此目的贯穿整个翻译行并依此对所用翻译方法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翻译目的可以是多重的,如,它可以是种职业谋生手段,可以是译者为了满足特定的某种教育意义,也可以仅是译者为了介绍一种新文体给目标读者,或无目的的练习。但通常而言,翻译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即在一如与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Venuti2001)就儿童文学作品而言,考虑到受众的特殊性,译者应采取归化的译法以使得这些特殊的读者可以最大程度的明白和接受原文内容。但就文化层面而言,译者如若是为了将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介绍给国外读者的角度,则又应该采取异化的策略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风格和特色。基于此,译者在译前就应确定其此次翻译行为的特定目的,并根据此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及方法。 ()目标读者群

儿童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但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年龄界定略有别于我们的习惯界定。通常来讲,3-12岁的孩子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的儿童年龄区间,但儿童文学 基金项目:2018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课题(2018Z146) 作者简介:刘晓静(1984-),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榆林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语音。 217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2P.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