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欢迎阅读!
![引文,索引,科学,SCI](/static/wddqxz/img/rand/big_54.jpg)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创始人为情报专家尤金·加菲尔德。目前SCI由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负责运营。 世界著名的三大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检索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中,SCI 最为重要。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称为SCI期刊,收录于SCI期刊的科技论文称为SCI论文。它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高校、期刊、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 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是怎么来的?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先要了解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几乎没有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里面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参考文献(References)”,这让科学研究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方展。所以文章与文章之间就有了错综复杂相互引用的关系,就好像Facebook上的人际关系网一样,文章之间也有引用关系网,总结起来有四种关系: 你引用我(Cited) 你被我引用(Citing) 咱俩互不引用但说的事儿相关(Relavant) 完全没关系 然后加菲尔德(E. Garfield)就这些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文章间的引用关系可以对一个Idea做三个维度的扩展研究。 比如你先找到了一篇你认为非常感兴趣的文章A,发现A引用B,B又引用了C ... 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深(早)”(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引文); 如果发现从A被B引用,B又被C引用…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新”(施引); 如果发现A与B、C都没有互引但很相关,这个维度就是“越查越广”。 这三个维度很好地保证了科研的完整性,所以基于这个理论,加菲尔德(E. Garfield)搞了个机构叫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把论文的引用关系梳理清楚,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效率。 这就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数据库就叫“Web of Science”,里面按学科和类型分了好几个库,期刊方面有: 理工科的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社会科学的叫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艺术人文的叫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1Ex.html